产品
行业

能源供给侧改革利好光伏风电发展 产业节能趋势明显

2016-01-18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0
[ 导读 ]:所谓能源供给侧改革,就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

所谓能源供给侧改革,就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015年我国风电产业增势强劲,风电并网装机超过1亿千瓦,居全球首位,新增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

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可见,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主攻方向,供给侧改革将会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政策着力点,我国当下行业格局发展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能源供给侧改革利好光伏风电发展 产业节能趋势明显

高能耗产能压力过大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能源消费快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2.6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2.9倍,14年间年均增加近2亿吨标准煤。

与同样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美国相比较,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大约相当于美国1967年的水平(20.1亿吨标准煤),而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3.6亿吨标准煤)则相当于美国2007年的水平(33.9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在这一阶段的能源增长上我国仅用6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美国40年的历程。2009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从能耗强度看,2014年我国每万元美元GDP能耗为4.1吨标准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6倍,是美国的2.2倍、日本的2.9倍、英国的4.5倍。

弃风限电开始出现反弹

明显反弹的弃风限电,令2015年的风电笼罩在了重重雾霾之中。

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全国的弃风限电出现明显反弹,且某些地区下半年还愈演愈烈。

2015年下半年,甘肃、新疆等省份限电进一步加剧,7~10月份甘肃限电比例每月都在50%以上,严重程度前所未有。2015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超过15%,均创历史新高。

我国的弃风限电在2012年达到高峰,当年弃风电量达208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7%;2013年开始好转,弃风率降至11%,并于2014年上半年降至8.5%。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风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上升6.8个百分点。局部地区更为严重,吉林、甘肃、新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6个风电大省限电比例超过或接近20%,其中吉林高达43%。

事实上,大规模的风电消纳堪称世界性难题,但我国的风电消纳问题更为突出,折射出风电行业自身和其他电源之间、风电和电网之间的诸多问题。而弃风问题难解,也暴露了我国能源规划、建设和运行中的种种矛盾。

从建立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机制,到鼓励多种方式的就近消纳,再到加强分散式风电开发,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不少探索,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弃风限电的问题。而在电力市场进入低增长、低利用小时数“双低”通道的背景下,由于体制机制问题,这一现象短期内也难以消除。

作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与破解环境污染难题的首选,“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风电发展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在新一轮电改背景下,对于如何建立风电等清洁能源优先发电制度、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等,值得期待。

产能过剩制约行业发展

我国能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产能超过50亿吨,过剩产能保守估计也超过10亿吨;炼油能力超过7亿吨,但平均开工率仅67%,山东地炼的开工率更是仅在30%左右;发电装机容量接近14亿千瓦,火电装机容量严重过剩,2014年火电利用小时数为4706小时,跌破5000小时,创1978年以来新低,而且企业还在继续投资建设火电厂。

如此大规模的生产能力闲置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系统运行效率低下。不仅如此,这些闲置生产能力的资本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由能源终端用户承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影响国家竞争力。

而能源供给侧改革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发展节能降耗,构建能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重塑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化解产能过剩,构建适应新常态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总而言之,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政策着力点,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管理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节能 趋势 明显能源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