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看不懂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4-08-10 中国节能网2870
核心提示: 距离国务院在2010年7月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正式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未来五年重点扶持领域已经过去1年有余,传说中2010年有望出台的号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政策支持”

距离国务院在2010年7月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正式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未来五年重点扶持领域已经过去1年有余,传说中2010年有望出台的号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政策支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也迟迟未见落地,在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新能源汽车这个被大家寄予厚望多年的产业终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的时候,原本被奉为真正意义上“新能源汽车元年”的2011年,却成为了“失落的时间”。

坊间流传的最新消息是:规划草案已经拟定完毕,正在等待国务院批示,而今年推出的可能性极小……2012年即将到来,不知道当原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真的面世的时候,工信部又将怎样为其命名。

《规划》一再难产的结果其实并不出人意料,汽车是一个相关度极高的产业,涉及到的部门、企业十分庞杂,各个利益主体众口难调,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路线也难以达到统一。

主管部门之中,工信部认为目前的发展水平低下,应该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科技部则倾向于优先发展电动汽车;而在发改委的规划蓝图中,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短期内的过渡产品,中长期则是充电式的纯电动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

技术方面,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两大方向性技术路线究竟谁是今后发展方向,至今仍然各有利弊,争议不断。

此外,企业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倾向于换电方式,但是汽车厂商更加倾向于充电方式……乱象背后,根源还是在于不同方面权力和利益诉求的不同。

对急于抢占新能源汽车先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各利益主体的“钱景”与行业发展前景究竟哪个更重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让人越来越看不懂。

虽然具体实施细则和规划仍然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不过没有任何一方愿意错过新能源汽车——这块顶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金字招牌的大蛋糕,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当属各家汽车生产企业。

在“占领新能源时代制高点”口号和国家千亿元巨额资金补贴的刺激下,数十家汽车生产厂商蜂拥而上,纷纷推出自己的纯电动车型,迫不及待地展

示着自己的相关技术。虽然离大部分产品进入市场化量产阶段仍有一定距离,但大部分厂商却可谓各显神通做足了姿态,甚至连奔驰这样的百年老店也禁不住诱惑,委身与比亚迪联姻。

政府方面,掌握“先知先觉”优势的他们,两年之前年率先嗅到了蛋糕的“香味”,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9年在其倡导下,上汽、一汽、东风、广汽等十家国内销量居前十位的厂商联合成立了“中国电动车产业联盟”。一项强势的国家发改委也不甘心眼见如此美味被中汽协吞下,2010年8月,利用其手中16家优质央企资源的国家发改委组建了号称“电动车国家队”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

令人无奈的是,“利”字驱动下的两大门派,显而易见,几乎都是由央企、大国企等清一色的“绝顶高手”组成,而各地方企业、民企又一次被排除在外,无可避免地被划入“旁门左道”之列。

无可否认,汽车是一项“规模为王”的产业,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诞生之初,便将民间力量排除在外,相信也必定有悖于国家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无论是所谓“TOP10电动车联盟”还是由发改委组成的“国家队”当中,却找不到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却可以找到“石油三杰”,其中寓意实在令人难以捉摸。

令人难以捉摸的不仅仅是各方或明或暗、或强势或低调的应对措施,一些权利部门配套政策的出台更让人难以理解。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在上海等五个城市开展对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的扶持举措,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且不论补贴对象仅限于插电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但就补贴金额来看,5-6万元的额度看似很具诱惑力,然而对比之下便能看清这样的补贴,根本无法改变市场对于电动车的冷漠。

10月26日,被比亚迪誉为电动车旗舰产品的E6正式上市,定价为36.98万元,减去6万元补贴,如果你是深圳消费者的话,当地政府也会为私人购买者提供相同金额的补贴,也就是说消费者最多可以低于原价12万元的价格买到比亚迪E6,即使这样仍然需要付出将近25万元。

而同等价格之下,可以购买到迈腾、帕萨特甚至奥迪等市场主流中高端车型,作为理性的消费者,相信选择不言自明……

近日,从北京传出的“私人购置电动汽车无需参加摇号”再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众所周知,北京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于去年年末推出了机动车限购政策,以期降低机动车保有量,改善市内交通效率。

如今为购买电动汽车大开绿灯,仅从逻辑上看,这样的规则实在令人感到不解:本意为缓解拥堵的限购令,却成为了鼓励购买电动汽车的刺激政策,难道电动汽车不会造成交通拥堵?亦或是说,限购令是出于治理空气污染和节能目的?如果是为了减少尾气污染,为什么电动汽车同样需要执行每周一次的尾号限行政策?政策逻辑上的不清晰,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了目前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途径选择上缺乏明确性。

当前的乱想之中,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最高决策者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依然保持着理性和清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底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并不十分明确。讲话中同样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低碳化交通出行也是大势所趋。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阶段所呈现的乱象,我们不愿看到大跃进式的盲目发展,更不想看到中国在该领域停滞不前,丧失发展机会。但愿随着《规划》的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光明大道。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