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划重点】关于节能服务有哪些内容可聊?

2016-03-26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构建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推进绿色公路和绿色交通城市建设、发展ETC和新能源公交车、完善邮政行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绿

构建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推进绿色公路和绿色交通城市建设、发展ETC和新能源公交车、完善邮政行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绿色交通热度不减。

交通运输作为能耗和碳排放的三大领域之一,要实现绿色发展,单靠各级财政的有限投入改变不了资金匮乏的局面,需要加大社会投入,也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强化节能环保市场机制的探索和应用。

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正成为国内外节能环保工作中可资应用的市场机制。如何客观理解以上机制的特点与动态?如何在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实践中探索应用以上机制?面对这些问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副所长黄全胜给出了答案。

合同能源管理 完善节能核算方法

用能企业与节能服务机构签订合同,前者将节能工作交给后者管理,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分享节能效益,这就是合同能源管理。

黄全胜介绍说,部规划院在承担交通运输部委托的合同能源管理课题研究和专题调研中发现,北京、湖北、宁波、深圳、营口等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已经在鼓励指导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促进节能减排。

然而,要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仍有若干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现在有很多综合性、跨行业的节能服务机构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已经开展了不少节能服务,他们也关注交通运输领域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规划、政策和业务需求,但是交通运输企业却不清楚哪里有合适的节能服务机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后,当交通运输企业面对众多的节能服务机构,如何选择就成为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完善对节能服务机构的遴选方法和程序,特别是招投标程序。

此外,为了保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顺利运转,还要完善能耗计量及节能效益核算方法,为合作双方核算节能效益提供合理可行的办法。最后,在节能效益获取环节,需要明确节能效益如何合规进行财务处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的节能效益如何合规进行财务处理,现在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着力优化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政策,交通运输行业可以把握机遇,立足行业特点,夯实工作基础,加大应用力度。

说起节能环保 他谈了些什么?

碳交易 强化移动源能耗统计

黄全胜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推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推动在2017年建成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年内国内碳交易条例有望出台,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正在积极组织开展省区内各行业重点用能企业的历史能耗与碳排放盘查,并根据第三方核查结果,由政府给重点用能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也就是碳排放初始权分配。配额相当于企业的“口粮”,口粮不足需要企业到碳市场购买;有余粮,可以在碳市场卖出,使企业节能减排的效益通过碳交易得以实现。企业有努力、有作为就有“余粮”,碳交易带给企业获得碳收益的机会,促进企业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

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将少量民航、公交、港口等交通运输重点用能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但重点关注的是固定源(办公场所、配套生活设施等)而非移动源(运营环节)。交通运输领域重点用能环节在移动源而不在固定源,而交通移动源要实现及时准确的能耗统计与科学的排放核算,目前基础还不足。

现在国家虽然没有将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纳入国内碳交易市场,但是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能耗与碳排放盘查已经在推进。北京市今年率先将交通移动源排放纳入核查内容,部规划院已获得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授予的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资质,圆满完成了今年北京市对交通运输重点用能单位的第三方核查工作,为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确定重点用能单位并分配碳排放配额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发展角度看,碳交易前景可期。因此交通运输行业有必要对国内碳市场建设予以更多关注,积极准备,加快探索与参与,促进节能减排。

说起节能环保 他谈了些什么?

绿色金融 成立绿色发展产业基金

黄全胜指出,绿色金融的宗旨是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目前,国内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甚至越来越多的国有银行都将绿色金融作为新时期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业务增长点。对于交通运输领域来说,在环境监管日益刚性、行业节能环保任务艰巨、各级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绿色金融作为拓宽绿色投入的机制和渠道,值得行业关注并加快探索运用。

此外,黄全胜还特别提到了绿色发展产业基金。他指出,交通运输领域可以考虑成立绿色发展产业基金,按照PPP思路,遵照基金管理规定,发挥基金作用,服务行业节能环保。当前,交通运输部已设立了相关储备性研究课题,年内将有研究成果供未来决策参考。另外,融资租赁、第三方治理等手段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实践中也有探索应用的必要。

愿景方向 实现绿色“六结合”

黄全胜建议,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在顶层设计、政策制定、标准规范、能力建设、简化审批、强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好作用。交通运输企业应当顺应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学习理解节能环保市场机制的内涵与意义,了解市场机制的模式、策略与程序,加强交流借鉴,积极参与相关实践;趋利避害,不断提升运用节能环保市场机制的能力与水平,努力实现绿色责任、绿色能力、绿色投入、绿色行动、绿色贡献、绿色品牌“六结合”的绿色发展美好愿景。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