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陈清泰:新能源汽车需“双轮驱动”

2016-03-30    来源:能源评论
0
[ 导读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汽车总产量的1.5%,表明国家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已经趋于完善,并得到了大多数试点城市的积极响应。目前总体而言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汽车总产量的1.5%,表明国家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已经趋于完善,并得到了大多数试点城市的积极响应。

目前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高度依赖政策,其不可持续性也越来越明显,还出现了企业追逐补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问题。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应该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政策双轮驱动,政府与市场协调配合好,才能促进产业步入成长期。发展动力的转型,意味着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创造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创新、鼓励竞争、加强监管、完善基础设施,同时选用普世性的激励和倒逼政策工具,使新能源汽车逐步向非试点城市扩展。

汽车技术电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新能源革命交集,形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创新平台,给众多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机会。面对革命性的技术替代和升级,传统骨干汽车企业往往踌躇、犹豫,后起者和新进入者却甘愿冒险、参与一搏。对此,政策层应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一要欢迎新的进入者,但是政府决不能鼓动或者忽悠投资者进入,应让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二要以强制性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市场监管,严惩违规企业和不达标产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三要在禁止地方保护的同时,总结评估试点政策,适时使国家的政策普世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序竞争的产业生态。

汽车动力技术的变革,不仅涉及到汽车业,而且事关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分布式能源发展、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甚至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格局。这需要诸多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参与,会经历很长的过程。几年一个周期的政策,不足以引导市场的长期行为,必须给全社会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使其纳入相关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现行的两级财政补贴政策,不仅是地方保护的根源,而且也让一些城市感到财政压力过大,还出现了骗补、补贴过度等问题。2016年开始,补贴逐渐退坡,这是非常适时的。应该进一步研究实施非财政直接补贴的政策、与燃油消耗量限值相联系的零排放积分政策。经济激励政策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一是释放政府长期致力汽车电动化的信号;二是在激励和倒逼双向发挥作用,但是不干预技术路线; 三是利用碳排放原理,在高排放与零排放或者小排放之间交叉补贴,财政补贴淡出;四是发放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指标,相关指标要便于检测和监督,防止过度;五是要具有普世性,可以在非试点地区展开。

进入产业化阶段,政府应该保持技术中立,支持企业发掘消费者需求打开市场出口,鼓励企业以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掘当前的细分市场,依托市场自行发展多样化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实现以空间换时间,护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成熟。

在市场高速增长时,一些企业的主要精力会被引向产能扩张,往往会忽略技术、质量和安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刚刚起步,技术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决定未来竞争地位的基础还是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时,相关企业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创新技术、夯实基础、精益求精、确保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切不可昙花一现。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