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工匠精神让中国自主技术登上彩电画质高地

2016-04-15    来源: 北京青年报
0
[ 导读 ]:画质,是一台彩电的核心品质。这是中国彩电企业第一次在彩电画质上在众多国外强手中脱颖而出站上行业高点。多年前,能做到这一点的是日本的老

画质,是一台彩电的核心品质。这是中国彩电企业第一次在彩电画质上在众多国外强手中脱颖而出站上行业高点。多年前,能做到这一点的是日本的老牌彩电巨头索尼,那时是显像管电视的时代。几十年后,来自中国的海信也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使用其拥有自主产权的显示技术——ULED,此时全球彩电早已进入了平板时代。

4月12日,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在北京为搭载ULED3.0技术的新一代海信ULED超画质电视揭开了面纱。这项海信自主显示技术凭借超高峰值亮度、色域范围、千万级动态对比度引领了当今电视行业的画质,也使得全球同行开始聚焦来自中国的彩电显示技术。据了解,海信四大系列的ULED超画质电视新品即将在全球67个国家陆续上市,成为海信创新技术支撑品牌发展的最好背书。

ULED,是海信通过自主研发掌握的一项显示技术,是中国企业掌控未来全球彩电显示技术的一项重要战略。众所周知,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国,但由于作为彩电最核心的显示技术一直牢牢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长期以来中国彩电企业其实在整个彩电产业链条中只能分配到不多的利益。随着彩电技术的不断进化,之前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的前沿显示技术优势正逐步向韩国企业转移。OLED,曾被视为未来彩电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这项主要由韩国企业主导的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接替日本液晶显示技术的利器。

不过在这个事关未来全球彩电发展方向的大问题上,海信没有选择盲从,而是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后认为,中国企业已经有实力接棒全球彩电显示技术的引领者角色。ULED正是海信十年磨一剑后争夺全球彩电技术话语权的利器。

此次海信推出的已经是第三代ULED技术,也是这一中国技术首次实现了8K显示。全面升级动态背光技术并应用自主研发的Hi-view Pro画质芯片,峰值亮度显示高达1200尼特,是普通电视的2至3倍,实现了千万级动态对比度以及106%NTSC的色域范围,超过了全球最严苛的UHD Premium对HDR显示性能标准的要求,也再次在综合显示效果上超越OLED。

不过海信坚守画质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从2014年3月推出聚焦画质的ULED电视以来,海信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如今国内异常喧闹的彩电市场中,海信算是比较沉闷的一员,既没有互联网式营销的热闹,也没有大打价格战的噱头。对此,海信电器董事长刘洪新坚持认为,电视是用来看的,彩电行业最终必将回归画质根本,因此海信将义无反顾地高擎“画质”这面大旗,让“电视看海信”不仅仅是一种自我激励,也成为广大用户的心声。

刘洪新在企业内部一直强调海信要具有“工匠”精神。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本土产业的希望恰恰体现在能否“引领”这个行业上,ULED就是引领世界彩电行业的技术,“从行业的角度讲,电视行业看海信”。

刘洪新表示,以海信为首的中国彩电企业,正在复制世界优秀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志在领导全球彩电业。这既是中国企业的崛起,也是“世界分工”的调整。处在这样一个非凡时代的中国企业,必须将行业变革牢牢锁定在画质这一全球消费者“通用语言”上。他认为,中国彩电企业需要强化“工匠精神”,与韩日同行纷纷围绕电视液晶显示技术进行创新、不断提高画质水平的大风向看齐。只有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才有机会在行业内获得话语权。

海信的执着终于有了收获,目前海信在ULED领域已经申请了210项显示技术专利。历经三年多的推广,海信ULED在国际市场收获了众多认可,包括美国IDG权威机构给出的年度全球显示技术金奖、法国权威媒体打出的六颗星最高评价,同时通过了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欧洲Digital Europe、UHD联盟三大4K国际标准认证,以及对视频音画播放要求极为严苛的 Netflix网站给予的特别主推。

关于海信是不是只坚守自己的ULED,而不会尝试国外的OLED这一问题,刘洪新坦言,海信没有门派观念,只要是好的、消费者需求的海信都会去做。海信选择产品唯一的标准就是品质,只要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产品都会去做,等到OLED技术真正成熟后海信也不排斥。但就目前而言,从各项技术指标来看,ULED还是明显占据优势的,因此海信还会坚持自己的技术继续创新。

 
关键词: 彩电 登上 技术 精神 自主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