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节能建筑“0”能耗及绿色建筑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6-05-04    来源:大猫网络科技
0
[ 导读 ]:一谈到绿色建筑,能耗,节能工程等这些关键词,大家都比较有印象,部分的行业朋友在这方面还可能加大投入。本文讲述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建筑0能

一谈到绿色建筑,能耗,节能工程等这些关键词,大家都比较有印象,部分的行业朋友在这方面还可能加大投入。本文讲述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建筑“0能耗”的节能及实现方式;国内外对于绿色建筑的观点的异同;如何在节能领域做出应有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看本文,相信你能得到很多收获~

“中国建筑节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说是终极目标是建筑近零能耗甚至是零能耗。启动建筑节能近零能耗已经提到日程。”住建部《被动房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主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如是说。

“近零能耗建筑正在全国开展试点示范,希望能够很快推动发展路线图,当然,发展的政策、标准、路径也要跟上,使建筑节能领域在节能减排的贡献更加凸显。”

众所周知,工业、建筑、交通位列耗能前三甲。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中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

既然这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采用非化石能源减少甚至取消因采暖、空调而耗费的能源。在此基础上,再配以节能设计、节能工艺、科学运行管理——这样的话,可以实现建筑节能的近零能耗。

推进我国建筑节能近零能耗,需要借鉴国外经验、补齐管理短板、确定自己的发展路径。《导则》的意义在于为我国未来建筑节能指明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这就相当于为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点亮了一盏航灯。

但正如徐伟所认为的一样,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近零能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清华大学节能楼外景

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建筑节能要重点解决好外墙保温、窗门隔温等问题,很多建筑漏气都出现在这方面。

另外,能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一资源,并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增加建筑的和谐度和美观度;全面推行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大力推进废旧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自2000年左右绿色建筑理念进入中国以来,结合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国策,迅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不仅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势如雨后春笋,我国也于2006年4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成为国际上成体系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绿色建筑在国内也存在很多从观念到行为的误区,我们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进程中必须对相关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误区一】:盲目“拿来”国外做法

机械、盲目的“拿来主义”是很具危害的误区,由于建筑对自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依存度较高,国外的绿色建筑标准或案例做法并不完全适合国内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气候条件不同

目前国际上在绿色建筑方面有系统实践的主要是欧美国家,基本属于寒冷或严寒地区,其技术体系并不完全适合国内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我们应该基于绿色建筑和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才能避免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生活习惯与传统不同

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和建筑消费是建立在高消耗、高舒适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很多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绿色技术,但其资源消耗水平还是数倍于国内一般建筑。

如果国内绿色建筑完全参照国外标准和运营模式设计,会造成绿色建筑反而能耗更高的尴尬。从中国国情出发,应该延续低能耗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传统进行建筑设计,反对照抄国外模式。

建设水平不同

2008年中国大陆的人均GDP在全球排名第104位,仅相当于美国的6.6%、德国的6.8%、英国的7%、日本的8.4%。中国的建筑造价实际上还未达到世界水平的40%,在高层住宅方面甚至只有发达国家的25%左右,这决定了只有低成本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有意义的发展方向。

【误区二】:片面理解绿色概念

把绿色建筑当成是绿化建筑,认为只要在建筑周边多加绿化,便是绿色建筑了,或是点缀些光电、光热或保温等单项技术就是绿色建筑……一些建筑的“绿帽子”就是这样啼笑皆非地被戴上了。

这不仅是对绿色建筑的曲解和生活方式追求错位,也说明绿色建筑这一新兴领域里的虚荣之风正在蔓延。

【误区三】:忽略建筑的艺术性

许多人认为绿色建筑的外观过于“特立独行”,与大众审美习惯相距甚远。这种现象源于过分强调绿色建筑的技术特征,却忽略了经济、实用、美观三者间的统筹。实际上艺术是建筑永恒不灭的话题,更不会被任何技术所排斥。

【误区四】:技术“冷拼”和堆砌

目前有一些“绿色建筑”机械地采用了大量技术,但没有考虑到各种技术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形成了典型的技术“冷拼”。没有综合、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导致单项技术的作用相互抵消,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节能降耗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