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屈宏斌: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革命 利当前惠长远

2016-05-04    来源:亮报
0
[ 导读 ]:通过全球能源互联互通,使全球能源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和利用,这对于落实国家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协

通过全球能源互联互通,使全球能源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和利用,这对于落实国家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人物介绍】

屈宏斌: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2002年加入汇丰银行,拥有多年的国际金融市场工作经验。加入汇丰之前,曾在中银国际等机构任职。

”全球能源互联网覆盖全球的能源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各国之间的经济融合越来越紧密。在这种背景下,全球能源、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显得更为重要,这种互联互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对于需求来说,全球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目前,能源环境的挑战已经是全球性议题。从全球的角度来讲,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对能源供给、满足能源需求有利,而且对于世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这种互联互通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交流的平台,这种互联互通需要借助重大技术的支持。

在人类社会能源发展进程中,历次能源革命都依赖于能源技术的重大突破。习近平主席倡议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目前解决能源发展问题的一个平台,通过全球能源互联互通,使全球能源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和利用,这对于落实国家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鉴于增长和通胀皆下滑至6年低位,通缩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宏观风险。我认为,加强基建项目的投资力度是抵御通缩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球能源互联网覆盖全球的能源基础设施,涉及电源、电网、装备、科研、信息等多个领域,投资需求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因此,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而且与民生切实相关,这是非常好的投资领域。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即是绿色发展的一环。

目前,绿色投资的需求很大,但如何去满足这种需求需要仔细斟酌。绿色能源投资的回报周期比较长,有着半公共投资的特性,存在一些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应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去自发投资。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比如绿色债券的发行等,可以使绿色能源的发展更有吸引力。

从宏观层面来看,任何投资都不仅仅是增加成本,每个投资的背后都可以产生新的机遇,创造新的需求。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可以拉动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而且这些产业都是有着中高技术含量的,可以说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也符合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是中国的事情,而且是全球的一个大趋势,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抓住了它,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在装备、施工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国家电网公司在走出去方面了做了很好的探索。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的确需要进一步优化,任重道远,在这方面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寻找问题突破口。尤其是电力如何更加有效、合理配置,减少在能源输送方面的浪费,这不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而且更是社会成本问题。举个例子,比如说输煤还是输电的问题。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严重雾霾,主要是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东中部火电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导致的,本质上是能源发展方式的问题和长期积累,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暴露的结果。而通过特高压电网输电,转变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不仅减少了运输过程的不必要消耗,更优化了整个能源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很多具体的突破口,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突破口。

能源问题是一个大课题,是一个关系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课题。还有很多领域,比如技术的发展,包括清洁能源发展必需的技术,节能、储能技术等,还有设计科学的价格机制、激励机制等,包括一系列的税收、价格、政策、法律法规等,使社会整体上向清洁能源倾斜,具体实施的细节上,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在各个领域都做好了之后,再有一个好的协调、协同机制,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 能源 当前 长远 革命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