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水管理存在问题 怎样走出节水困境?

   2016-08-01 中国节能网160
核心提示:1、节水市场不发育没有能够有效调动各方积极参与节水的盈利模式及商业模式,社会资本进不来,无法形成节水的内生动力。尽管国家采取了众多的宏

1、节水市场不发育

没有能够有效调动各方积极参与节水的盈利模式及商业模式,社会资本进不来,无法形成节水的内生动力。尽管国家采取了众多的宏观调控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利行业,但由于节水投资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节水项目投资回报达不到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社会反应冷淡,市场力量推动节水减排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2、节水技术和产品推广效率低

社会上绝大多数节水企业只拥有一项或某一方面的专有节水技术,节水技术过于分散,无法满足节水技术改造综合性、系统性的要求,致使大量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推广不出去。目前,行业节水技术体系尚待完善,节水设备工艺较为落后,市场上节水产品和设施质量良莠不齐,非节水型产品仍大量使用,节水设备和产品研发工作进展滞后,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缺乏技术集成与推广的平台,节水改造的系统性要求与节水技术产品、节水工艺的高度分散性之间的矛盾仍然无法解决。

3、长效节水管理机制缺位

多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节水载体示范工程建设,但节水技术改造后的长效节水管理机制却始终不落地。现有节水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节水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用水单位因节水改造资金难落实、价格倒逼机制未形成、监管机制没到位等原因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内生动力不足,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4、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利用方式偏粗放,用水浪费严重。现状全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达120m3,(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是发达国家的3~4倍。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部分地区仅为0.4左右,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尚有较大差距。

在我国,节水工作始终由政府主导,而市场的缺位导致节水工作效率低下、社会参与不足、节水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创新的节水模式、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及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解决上述困境。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简言之,合同节水管理就是指节水运营服务商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集成运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对特定项目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建立长效节水管理机制,分享节水效益的新型市场化商业模式。实质上也是募集社会资本,集成节水技术,投入节水改造,用获得的节水效益支付节水改造全部成本,分享节水效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