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我国加快推进电能替代 冬季采暖或将绿电化

2017-11-15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近70%的国土处于温带和寒带,冬季普遍存在供暖需求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近70%的国土处于温带和寒带,冬季普遍存在供暖需求。过去,由于我国生产力限制,供暖作为公共服务仅在“秦淮线”以北区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供暖公共服务产品供应提出更加广泛、更加高品质的需求。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电力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新的储热、供暖技术的出现,都为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了可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清洁高效的城市供暖体系。

持续深入推动北方城市供暖的清洁和电能替代

我国北方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在我国广阔的北方区域,城市供暖季漫长,绝大多数采用燃煤锅炉供暖。过度集中使用煤炭,产生大量的废气,是秋冬季北方地区大气污染源。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周边还存在大量的散烧煤使用问题,来带严重的空气污染。

从技术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有多种选择。天然气供暖、电供暖,都是对煤炭的有效替代方式。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有限,资源的稳定经济供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从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持续性来看以及考虑最终的环境效益,在北方太阳能、风电大规模发展背景下,以电代煤的优势更加明显。

以张家口为例,作为2022年国际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存在大量过发的太阳能、风电资源,可以采用高效储热技术,将低谷时段的清洁电力储存起来,推进城市取暖体系的电能替代。张家口的地形特征决定了污染源主要在本地。考虑建设周期,从现在起加快推进张家口的冬季采暖绿电化,将在冬奥会期间收获显著环境效益。

持续推动中南和东部城市的高效采暖

过去,我国的生产力难以保障供暖作为公共产品覆盖如此广袤的国土和如此众多的人口。因此,以“秦淮线”一分南北,以北地区集中供暖,建设城市热网系统;以南,自行分散取暖,政府不做统筹。而实际的情况则是,在长江流域的中南部、东部地区,冬季体感温度低,同样存在采暖需求。目前,主要采取分户采暖模式,采暖的能源效率较低,亟待利用新技术,提高能效水平。

着眼提升城市宜居性,在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下,应该将这些南方地区的供暖需求,纳入到政府统筹考虑范围内,逐步探索推动冬季供暖公共服务的供应。应坚持因地制宜,有效选择经济、高效的方式,重点在于确保和提升能效水平。一方面,考虑中南、东部地区夏长冬短的特点,借鉴丹麦等国家跨时空储热的社区供暖经验,采用新型储热技术,探索更为经济的区域供暖模式。另一方面,考虑到南方地区普遍缺乏热网,应该探索推广高效率的分布式储热供暖技术和产品。

在应用新型供暖技术和产品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强节能和能效管理。应该建立供暖能效检测网络,探索建立空调供暖的智能集中托管,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热交换实际,实现有限区域内整体供暖的最佳经济性。

加快城市供暖体系的革新需要政策支持

我国现有城市供暖体系独立于能源体系之外,独立规划、建设和运行。因此,难以实现不同能源供暖形式之间的互济和优化配置。未来,加快推动城市供热体系的现代化,应将供热纳入统一的公共能源服务领域,开展顶层设计和统筹优化。

我国城市供热领域得到高层关注主要源于雾霾治理的需求。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边缘的学科领域。应该从国家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加强城市领域供暖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对于创新团队、创新产品和新业态,予以投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持续推进城市供暖体系的清洁、高效发展,涉及多个领域、众多环节,需要持续的政策激励。应建立跨省区的城市供暖能效监测平台,定期发布城市供暖指数,逐步探索将该指数纳入北方城市绩效考核中,以引导和促进供暖清洁化进程的加快。

(作者系中科院电工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人才)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