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储能电池应用取决于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取决于能源政策

2017-12-07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2017年12月6-7日逆变器数字化技术变革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出席高峰论坛:智能逆变器与智能电力

2017年12月6-7日“逆变器数字化技术变革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出席“高峰论坛:智能逆变器与智能电力系统”并作主题演讲。

刚才讲到大数据和能源互联网,储能是瓶颈技术。

储能技术很多,广义的能源储存包括储热、储氢、储气。有了这些环节以后会进行合理的调整,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联盟数据库有全球的发展变化趋势,目前的电力系统97%都是抽水蓄能体系,其它国家都没有开展的空间。发展最快的是锂离子电池。我们老把锂离子电池变为储能标杆。

中国的情况抽水蓄能99%,电化学储能是1%。目前的储能领域有一种竞争,也有互补的关系,值得关注。负荷增长率很快。中国电池的配比,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和微网,这是统计的结果。统计结果不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很大程度电池的应用是取决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取决于能源政策。储能领域更愿意把它称之为是一种服务,电力系统可以过的很好,如果有服务可以更大的提升效率,减少浪费。

成本下降。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不同的技术利用率不一样。这张图讲成本下降,2014年-2017年成本下降了56%-60%。最新的成本是九毛钱,市场销售价格一块四,比这个低一点。做储能项目就是系统的投资,而成本再下降50%,也是未来三到四年的发展远景。

大家去看新技术,先去研究锂离子电池。不管是固态电池还是硫电池,未来的5-10年是相对清晰的。传统的电池规模下降也是相对清晰,标杆技术的情况下,再看其它的技术会知道未来是不是有机会。

电力行业应用很多,国内模式里提有代表意义的案例。2015年储能项目,利用多种储能技术。商业模式背后是电网给风电厂的调动优先。储能能做的事有很多,核心问题还是在现有电力付费体系下。我会提政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可再生能源并网侧的储能参与,而且干活可以拿到收益。用电用户需要付费,不管用的时间多久都得付费。节省用电,付差额费用。

辅助服务。国外电力市场最多存在辅助服务的市场机制,国内是电力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现货市场还在试点。国内虽然没有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但调频的事并不是刚需。电网参加电力辅助服务的机制,刚好机组改变性能,增加机组做辅助服务的性能。在建的工程项目成本比当时低很多,成本下降和电力辅助服务和电站需求两个维度,促使储能产业发展加速。

中国储能商业化发展前景。个别的电站有盈利模式,西北主要依托老旧的光伏电站电价高,但限电比较严重。新能源算是比较勉强的。辅助服务市场有问题,因为不是国外电力现货市场的概念,有辅助服务的需求。北美有5%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它的辅助服务占电力市场2.5%。英国的比例高达到27%,27%的可再生能源装备里,服务交易额占电力市场7%以上。用电侧如果能够参与到电力需求侧的补偿机制,或者调峰调频的机制,它的经济性会改善。随着成本的减少逐渐有竞争力,如果在政策环境的变化下会看到它的加速发展过程。

车电互联,电动汽车的规划发展很精细。十年内,从用户侧的系统经济上来说比汽车有优势。这只是时间问题,电动汽车的发展电网是很大的支撑。如果我们要利用起来,那对电网产能的成本非常低。储能如果很便宜,那在使用时会拓展的更广。

国内储能直接间接政策,国内对储能重视的比国外缺乏,从十二五开始逐步重视电池。很多政策可以看到储能是支撑的技术,不同的项目进行支持。五部委10月份刚刚发布政策,能源局、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出台的关于储能发展指导意见,给储能产业备书。因为它的核心是不同领域,核心技术是一方面,主要针对商业化。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用电侧和储能多元化等有明确的政策支持点。给系统提供了服务,电力系统给你补偿。现在的补偿应该给功能价。后续需要储能项目的从业者和参与者推动区域性的地方辅助服务的补偿政策,补多少应该有参考体系。要建立系统化的体系支撑产业发展。2011年是一批示范项目,2013年项目纯粹是进入示范,大家研究技术可行性。2015年企业开始做商业化的示范,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用电侧和辅助服务以及发电侧,都可以看到行业的发展历程。发电侧储能的调频辅助服务,电网侧有大规模的储能调峰电站。用户侧包括光伏和储能,智能逆变器国外来看也会把电力辅助服务进行完善。

2016年储能开始加速,当然了原因之一是成本下降。2020年抽蓄规划规模为40GW。储能联盟2010年3月成立,核心任务是推动产业政策的制定,协助会员企业进行示范项目,产业金融服务。联盟有100多家会员企业,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