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生态环境部: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2018-05-23    来源:新华社
0
[ 导读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要站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高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科学研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高敬)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要站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高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科学研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QQ截图20180523081128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部22日举办主题为“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的专题宣传活动。黄润秋在出席活动时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部门各地区的有关规划计划之中并有效实施。
 
他介绍,目前我国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提前达到《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恢复在逐步进行。
 
黄润秋表示,我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获得了2020年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办权。2020年的COP15将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新的十年战略计划,确定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当天共同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真菌卷》和《2018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根据红色名录,我国9302种大型真菌中,已有1种属于疑似灭绝,9种极危,25种濒危,62种易危;受威胁物种共计97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04%。中国特有大型真菌有1358种,受威胁率达4.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威胁。自然资源过度利用、严重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等,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完)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