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镇江新区“本质环保提升”工程见实效

   2019-03-20 中国节能网310
核心提示:“企业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上马的RTO(一种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启用以后,厂区内的VOCs排放量较之前削减了70%以上。”近日,江苏省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公用部经理陶红暾分享了企业投入环保的利好。
 “企业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上马的RTO(一种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启用以后,厂区内的VOCs排放量较之前削减了70%以上。”近日,江苏省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公用部经理陶红暾分享了企业投入环保的利好。
陶红暾口中的这套12万标方/小时废气处理效率的新设备,是目前镇江新区最大的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不仅保障了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生产稳定、产销两旺,还为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出环境容量。
“真正让企业愿意进行环保投入的是市场回报。”更早一步投用了RTO的南帝化工安环副总经理罗一男说,2018年企业的市场销售实现了逆势上扬,突破10亿元大关。
去年年初,镇江新区把绿色生态作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由新区安环局牵头组建百名专家团队,实施“本质环保提升”工程,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把脉问诊”,对重点企业污染源点进行专业监测、评估诊断,并在技术、工艺、设备上给出整治提升方案,推动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进一步提供污染治理方案,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减轻环境污染,受到企业欢迎。
“‘本质环保提升’工程改变末端治理,将关口不断前移,摈弃‘一刀切’,要求查要细治要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新区安环局副局长顾祥刚介绍。
“2018年10月,港务集团销售达到9203.2万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外贸量为3.99万标箱,同比增长35.4%,创下历史最好成绩。”镇江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去年企业在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工作中经历了从迎接督察被动行动到创新作为主动投入的转变。企业投入1亿元以上开展了环境综合提升,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优化工艺流程、改良作业方法,还在各层级设环境管理专职岗位,构建起了企业环境监督体系。
微言:推动政府企业良性互动
程梓桐
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推动政府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是改善环境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环境治理的专业性较强,仅依靠企业自身是很难达到治理要求的,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近年来,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部门都在帮助企业提升环境治理能力。镇江新区安环局组建百名专家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环境难题。
政府在帮助企业找到污染治理方向的同时,更要让企业尝到污染治理的甜头,认识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直接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环境治理前期虽然需要投入较高资金,但可以换来市场回报。用市场利好激发企业“买单”环保,推动企业实现发展和治污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新闻链接
成都“一对一”服务民营企业
面对面听取建议,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本报通讯员李妮斯成都报道 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近日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与市内60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一对一”对话交流,听取民营企业负责人对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需要生态环境部门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
这是成都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以来第二次举办“一对一”服务民营企业活动,今后将每季度举办一次,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我来自鑫金臣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我觉得推进第三方实施VOCs有效治理很有必要,希望政府支持本地VOCs治理公司采用新理念、新技术,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选择家具园区等进行技术运用和推广,并对有效治理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同时,出台市级地方标准、政策法规支撑更严格的执法,倒逼VOCs治理技术升级。我还建议推行‘环境治理全过程控制’第三方经济担责运维机制,由治理公司承担违法行为经济处罚责任。”新都区的这家企业在现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市生态环境局将专门成立环保产业处来服务指导环保产业发展,同时成立环保产业基金、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污染防治标准,逐步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
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危险废物转移处置单位中有废药品和实验室废液处置资质的单位太少。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增加废药品和实验室废液处置资质的单位和处置量。
“目前我们公司普遍对环境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深入,对污染治理设施也缺乏详细的管理规定,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四川迅源纸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谈到了自身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会多组织环境法律法规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的培训。
企业这次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法律政策培训、危险废物管理、排污许可等行政审批、建立环保信用体系等几个方面。对于可以当面解决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当场给予答复;对需要事后协调解决的,市生态环境局将定期予以书面答复。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还将进行系统梳理,组织专人专班研究,从个案解决共性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搭建生态环境部门与民营企业沟通互动的通畅、高效服务桥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创造落地条件、激发创新动力。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