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中海油推出LNG窗口开放新模式

2019-06-06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自今年3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先后公布了“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长期协议产品和中短期协议产品的相关公告以来,历时3个月,6月5日,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第二期“进口LNG窗口一站通”协议产品,终于迎来了首单落地。

 
自今年3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先后公布了“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长期协议产品和中短期协议产品的相关公告以来,历时3个月,6月5日,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第二期“进口LNG窗口一站通”协议产品,终于迎来了首单落地。
 
振华石油再摘单“进口LNG窗口一站通”协议产品
 
据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消息,6月5日下午,国内首单“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中短期协议顺利成交。此次的产品为“进口LNG窗口一站通”的中短期协议中的“4+5”方案。该产品方案的买方为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天源储气有限公司、三河市鹏皓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三家组成的联合体。
 
这是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第二次竞得中海油进口LNG窗口产品。2018年,振华石油联合山东胜通能源摘得国内LNG窗口竞拍首单。振华石油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石油产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石油炼化、油品储运等业务的专业化石油公司。该公司在国际石油贸易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目前也有明确的天然气发展战略,且于2018年组建了专业的液化天然气投资与贸易团队。
 
工商信息显示,胜利油田天源储气有限公司是注册于山东垦利县的一家从事燃气生产和供应的企业。三河市鹏皓燃气有限公司则是注册于河北省廊坊三河市的一家从事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的批发零售企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三河市鹏皓燃气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15日将注册资本从500万变更为1亿元人民币。依据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交易准入资格要求,“单独申请的企业,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1亿元人民币;联合申请的企业,至少一家企业注册资本家不得少于5000万人民币。”网络检索显示,相比振华石油,后两家公司的相关信息不多。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5月27日发布的关于“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中短期协议“4+5”产品方案优化的公告显示,该产品期限为27个月,包含4船LNG长协资源和5船现货资源,折合约9亿方天然气,其中长协资源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提供,现货资源采用客户自采或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代采方式。中短期协议产品的合同期内每季度1船LNG,优先执行长约资源合同量,执行完成后执行现货合同量。
 
优化后的中短期协议“4+5”产品方案增加了更优惠的条件,即在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执行海油长协资源价格达到合同约定的水平时,在2021年4月1日—12月31日间可额外享有一船LNG现货资源执行机会,提气月份由用户在相关时间段内指定。
 
此次“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采用长约与现货捆绑的方式,由于资源的不同,其计价方式也不同。据悉,4船LNG长约采取用与油价挂钩的计价方式,而5船(或6船)现货的窗口费则为接收站的服务费。
 
尽管当前4美元/百万英热左右的LNG现货价格让接收站的窗口看起来吸引力十足,但是由于捆绑一定的长协资源,也让不少有意愿的企业却步。据业内人士测算,通过对比长协与现货价格、进口LNG和国内液态市场价格,测算结果显示,执行长约期间可能有亏损,同时对于未来现货价格的不确定性,使得该方案的风险不小。因而,参与此次“进口LNG窗口一站通”竞价企业数量有限。
 
尽管如此,此次进口LNG窗口的短期协议产品仍是LNG接收站窗口开放的有益实践,未来能否大规模推开,仍要看市场行情。
 
LNG长协消化压力仍旧较大
 
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公告的第二期“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长期和中短期协议产品的公告可以看出,不管是12个月、18个月、27个月还是10年期及以上的协议产品,设计时均搭配了一定比例的长约资源,且都要求优先执行长约资源合同量。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表明中海油消化LNG长约的压力仍旧存在。
 
中海油是当前国内LNG市场的最大参与主体,拥有最多的LNG接收站,但由于过去签订的高价协议长约较多,高价长协的消纳问题突出。
 
今年以来,国内LNG的出厂价格一路向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LNG出厂价格指数由今年年初的5163元/吨下滑到3605元/吨。特别是进入4月份以来,国内天然气市场结束过去两年淡季不淡的现象,再次出现淡季消费不振的情况,国内LNG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贸易分公司于今年5月底取消了该公司本部定价委员会机构及所有职责,并将定价权限下放到各销售分公司。定价权下放后,贸易分公司下属的各销售分公司将享有液态销售定价权,能够快速应对市场的价格变化与挑战。
 
除了来自市场的压力,行业改革落地的临近,让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的LNG长协的消纳难度变大。
 
伴随着油气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油气管网将被剥离成立国家管网公司, LNG接收站也将向第三方公平开放。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主体及更具竞争力的天然气进入国内市场,过去签订的LNG长约的消化问题仍将存在,且日益突出。此前三大石油公司曾呼吁油气体制改革能考虑解决LNG长约及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问题,结合市场的表现来看,上述呼吁仍没有答案。
 
 
关键词: 中海油 LNG 新模式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