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龙山电厂600MW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完成全部工况性能试验,正式投入运行。
这一项目不仅是国内首个采用多源抽汽—配汽调控技术的大型火电储能示范工程,更标志着我国在火电灵活性调峰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技术突破:全国首创“抽汽蓄能+熔盐储热”新模式
龙山电厂600MW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约7900平方米,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点科技项目。
项目采用多汽源抽汽—配汽调控技术,通过抽取火电机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将熔融盐作为蓄热介质,在电网低谷时段蓄能,高峰时段释放能量,实现“调峰”与“顶峰”双重功能。
该技术路线的核心在于熔盐储热系统的高效运作。熔融盐具有高热容量、高稳定性和低维护成本等优势,系统内部热交换效率不低于97%,电转换效率不低于70%。
项目投运后,龙山电厂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00MW,顶峰能力增加30-60MW,机组爬坡能力更是提高1.5倍。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火电领域大规模熔盐储能应用的空白,更为煤电机组的“三改联动”(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节能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经济效益与环境贡献:年减排42万吨二氧化碳
作为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实践,该项目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约5.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燃煤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万吨。
这一成果对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项目还通过“边储边放”的运行模式,实现最大供汽量达230吨/小时,显著提升了电网调峰能力。
河北南网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枢纽,其调峰能力的提升将有效缓解新能源并网压力,助力区域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龙山电厂生产技术部节能主管段丽波表示:“熔盐储热技术的应用,不仅让火电机组具备更强的灵活性,还通过深度调峰为新能源消纳开辟了新路径。这一项目是传统火电向清洁化、智能化转型的里程碑。”
创新研发:从技术攻关到专利落地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协同。据项目主体设计院介绍,团队结合龙山电厂实际需求,创新熔盐储热技术路线,并联合设备制造单位开展关键设备研发及系统集成服务。
2024年12月,国能河北龙山发电公司与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请了“基于熔盐储热技术的电厂抽汽蓄能调峰解耦方法及系统”专利(公开号CN119844180A),通过模糊PID控制算法协调储热与放热过程,实现最优匹配。
这一专利技术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在火电储能领域已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为后续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意义:为全国煤电机组改造提供“中国方案”
龙山电厂项目的成功投运,验证了火电抽汽熔盐储能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可行性,形成了“技术创新+储能应用”的新模式。
国家能源局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明确指出,熔盐储热技术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
龙山电厂项目不仅为全国现存煤电机组的“三改联动”提供了技术借鉴,更展示了传统火电在“双碳”目标下的转型潜力。
通过“火电+储能”的协同模式,我国能源系统有望实现从“以煤为主”向“多元互补”的跨越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