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秀兴)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新聘的客座教授名单中,赖国良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与其他学术背景出身的专家不同,他是一位在暖通与机械工程领域拥有近二十年实战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持有多项国家级软件著作证书。从技术研发一线到受邀担任高校客座教授,赖国良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专业深耕到行业赋能、再到经验传承的清晰路径。
回顾赖国良的技术生涯,创新始终是他最为鲜明的标签。这种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他对行业现实的深刻体察与长期坚守。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他穿梭于各类厂房、机房与施工现场,亲眼看见传统暖通与机械系统在设计、调试和运行环节中的诸多痛点。很多系统依赖经验公式和粗略估算,能耗居高不下,调试周期漫长,甚至往往在设备投入运行后才暴露出设计偏差,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与成本超支。这些问题像一根根刺扎在这位技术人心中,也点燃了他用新方法破解老难题的决心。
(图为赖国良正在排查排水系统问题,右一为赖国良)
面对机械系统设计过程中依赖经验、缺乏数字化工具的困境,赖国良开发了“机械系统设计与仿真平台V1.0”。该平台集成参数化建模、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算法于一体,支持工程师快速构建风机、水泵、冷却塔等暖通设备与部件的数字化模型,实现结构强度、流体动力学及热力学性能的协同仿真与优化。平台采用模块化架构,用户可根据具体项目需求灵活选择仿真模块,大幅提升了核心设备的设计效率与方案可靠性,有效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在“机械系统设计与仿真平台V1.0”取得成功后,他将技术视野扩展至与暖通系统紧密配合的给排水领域。针对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下、水力平衡计算复杂等难题,他研发了“智能给排水设计与管理软件V1.0”。该软件通过智能算法与水力模型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管网系统的自动化布局、管径优化与水力平衡计算。软件内置专家知识库,能够根据实时运行数据自动识别潜在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显著提升了设计质量与系统运行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设计过程中反复试错的问题。
随着研发工作的持续推进,赖国良进一步聚焦机械系统能耗优化这一行业共性挑战。他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开发了“机械系统节能优化算法与应用软件V1.0”,该软件构建了集特征识别、能耗预测与优化调控一体化的节能解决方案,能够深入挖掘能耗数据价值,自动识别能耗异常模式,生成个性化节能策略,并通过闭环控制实现能效的持续优化,为机械系统绿色低碳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攻克了通用机械系统的节能难题后,赖国良重回他最熟悉,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暖通空调系统。针对暖通系统能耗高、调控精度低的行业痛点,他研发了“智控暖通空调优化系统V1.0”。该系统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与多变量优化模型,通过对室内外环境参数的实时感知与动态分析,实现空调系统运行策略的自主优化与精准调控。系统具备自学习能力,能够根据历史运行数据不断优化控制策略,在显著提升能效水平的同时确保环境舒适度,为解决暖通系统能耗问题提供了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从单点突破到整体优化,这些紧密衔接的技术软件,标志着赖国良成功构建了一套覆盖暖通与机械系统的数字化节能闭环解决方案。每一项成果都是其对行业痛点创新性思考的结晶,印证了其“以实战创新驱动行业进步”的核心技术理念。这些创新既自成体系,又彼此衔接、层层递进,形成了在该数字化领域完整且层次清晰的技术解决方案体系,充分彰显了他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创新推动发展的技术研发路径与实践风格。
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既独立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赖国良在暖通与机械工程数字化领域的完整技术解决方案。每一个软件著作都凝聚着他对行业痛点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考,彰显了其从实际问题出发、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技术研发理念。
赖国良的创新成果迅速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一位资深从业者评价道:“赖工开发的工具切中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尤其是将复杂的系统仿真过程转化为可视化、可操作界面,使传统设计中许多模糊不清的环节变得清晰、可控。”另一位合作多年的同行补充说:“这些软件最难得的是极强的实用性——它们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显著提升了我们的设计效率和整体系统性能。”
随着这些创新工具在多个实际项目中取得成效,赖国良的技术能力逐渐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不少同行也在实际工作中借鉴他的设计思路。这种认可既体现在技术应用层面,也反映于行业影响的拓宽。他多次受邀在各类行业会议中分享研发经验与实战案例,深入解析数字化工具在系统优化中的实际应用,为推动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宝贵的一线视角与实践范例,也为深化产教融合与加速数字化转型贡献了来自实战的参考与动力。
在赖国良看来,行业经验的传承是一场温暖的接力。“我非常愿意成为那个传递火炬的人。”他表示,他将把多年积累的项目经验、技术心得乃至教训感悟,无私分享给年轻一代。他不仅通过教学传授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悉心指导,引导年轻工程师直面真实挑战,在解决具体难题中锻炼思维、积累经验。他坚信,只有让年轻人早一步了解工程现场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才能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为行业培养既懂原理、又能实战的复合型人才。
(图为赖国良正在进行技术培训,右一为赖国良)
从扎根一线的工程师,到推动行业进步的创新者,再到传授经验的引路人,赖国良的身份屡经转变,但初心始终未改。他始终相信,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而专业人才的价值在于用实践能力推动社会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如今,他正以数字化创新为舟,以经验传承为帆,在赋能行业未来的航道上破浪前行,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而深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