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全国首次在750千伏工程中使用自主研发的飞行放线机器人

2014-09-16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9月10日,送变电工程公司用飞行放线机器人,成功完成了贺兰山—黄河Ⅱ回750千伏超高压线路跨越黄河的初级导引绳的展放,从而为贺黄Ⅱ回750千伏
9月10日,送变电工程公司用飞行放线机器人,成功完成了贺兰山—黄河Ⅱ回750千伏超高压线路跨越黄河的初级导引绳的展放,从而为贺黄Ⅱ回750千伏超高压线跨越黄河架设导线和地线扫清了关键障碍。这也是全国首次在75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中使用职工自主研发的飞行放线机器人。

飞行放线机器人,又被称为八旋翼遥控直升飞机,是由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6名一线工人利用业余时间研制成功的。上午11时许,在贺兰山—黄河II回750千伏线路工程跨越黄河段,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只见八旋翼遥控直升飞机带着1根Φ3mm的丙纶绳腾空而起,在空中优美地划着弧线,径直飞向目标塔,经过约6分钟的飞行,飞行放线机器人飞抵铁塔中横担附近,操作人员接到塔上工作人员指令,及时准确的进行了抛绳作业,将螺旋桨前拖出的导引绳,稳稳地飘逸在铁塔顶部的横担上,塔上工作人员接到丙纶绳后通知操作人员:“接到初级导引绳,飞机可以返航”,至此,750千伏贺黄Ⅱ回线采用飞行机器人放线取得圆满的成功。

据专家介绍,长期以来,输电线路的导地线展放一直是困扰送变电施工企业的难题。按传统施工工艺,人工展放导引绳须先辟出一条与线路等长的放线通道,一条几十公里750千伏输电线路的导地线展放,仅青苗、树木的赔偿费用往往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特别是在跨越黄河施工中,要租用船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人员设备安全也存在隐患。

据悉,这是送变电公司首次在75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放线施工中使用职工自主研发的飞行放线机器人,可实现自动返航、定点抛绳、图像实时传等功能,具有操作简便、起降占地面积小、安全稳定、效益高、保护环境等特点。飞行放线机器人是该公司职工依托乔广社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其中飞行放线机器人抛线装置刚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首次利用飞行放线机器人进行跨越黄河段初级导引绳的展放,与以往常规人工地面展放钢丝导引绳、机械牵引升空方法相比,跨河段架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节省2-3天施工时间,成本缩小了,安全性也提高了,为今后此类展放工作积累了经验。下一步,研发团队计划在飞行放线机器人高清摄像头上加装红外线高温探测仪,在线路巡检中推广应用。” 项目带头人赵金刚告诉记者。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