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业界: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缺乏完善顶层设计

   2014-10-29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1770
核心提示:在环境修复评估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完善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的顶层设计,治理需求和思路不清晰。10月28日,在第四届中国环境修复发展
在环境修复评估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完善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的顶层设计,治理需求和思路不清晰。10月28日,在第四届中国环境修复发展战略论坛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和环境业务部副主任于晓东如是说。

伴随经济发展,由于不注重环境保护,土壤环境面临严重污染。据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分别为12.1%、2.3%、1.5%和1.1%。

对此,政府也给予重视。2009年11月,环保部提出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11年,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随后,根据全国规划,中央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综合治理、历史遗留污染治理等三类项目。其中,针对存量污染,主要包括金属矿废渣治理、土壤污染场地、污染水体底泥治理。

于晓东说,这项工作“高开低走”。在初期,政府非常重视,舆论到位,国家资金也跟进。后来,尤其是最近,问题也开始全部暴露。因为总体规划不清晰造成项目实施风险比较大。

首先,由于缺乏总体规划,造成项目实施和运营风险大,从国家层面没有提出系统的总体治理方案顶层设计,对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总体需求不明确,治理思路不清晰,地方政府选择项目时盲目性大。

其次,地方虚增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现象严重,总体投资效率低下。最后,地方资金配套缺口很大,商业模式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没有形成,整个项目推动基本上依靠中央资金。这影响了中央资金的再投入。

于晓东说,表面上看,虚增规模和投资,好像是占了便宜,但是实际上却损害了后期项目的申报。这包括这类项目前期调查、风险评估工作做得非常不到位。

参照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污水和垃圾得到很好治理的经验,土壤修复行业要想有效发展,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于晓东说,一,要有系统国家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二,完备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三,设计完整的商业和融资模式。

在论坛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处长丁敏在地方调研过程发现,目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重点难点问题尚未取得突破。在有些地方“旧账未还,又欠新账”。

丁敏说,目前来看,土壤污染防治形势的拐点很难出现。一方面,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再加上农药化肥的使用,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尽管治理技术有成功的,但更多的是在局部地区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的实验性修复,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体系还没有看到。

其次,治理资金缺口巨大。地区历史包袱沉重。土壤污染以环保作为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但是与发改委、农业部、国土部密切相关,还有工信部、卫计委、科技部等,与这些部门的互享机制尚未较好形成。

第三,现有的法律法规标准还不够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还没有出台,这使得下位的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出台受到阻碍。

丁敏说,2013年9月,全国人大环资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立法工作方案启动立法。拟定在2016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提请审议任务。但是,通过今年全国人大环资委在江苏、湖北等地进行立法调研来看,时间稍微有些激进。

目前,在全国人大环资委的推动下,南方几个省份正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湖北进程稍快。这也是希望能够先有地方立法几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为国家立法提供一些经验。丁敏说,2015年,全国人大环资委会征求协调各方面意见,起草和修改法律草案。2016年,不断完善草案。2017年,审议通过草案。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