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中国发展智慧农业 强调智能技术的运用

2014-11-07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可以归纳为四个字——“靠天吃饭”。这既道出了农业生产的规律,也说出了农民心中的无奈。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可以归纳为四个字——“靠天吃饭”。这既道出了农业生产的规律,也说出了农民心中的无奈。 
 
    农业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基础产业,中国的农业事关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粮食安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近年来,中国农业正试图打破“靠天吃饭”的魔咒。 
 
    近日,由农业部与世界银行共同实施、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在北京启动。 
 
    事实上,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已经在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和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开始实践,并初步取得了成效。中国加入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可以让中国农业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也以更主动的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在中国的尝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农业的双重角色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对之前众多发展理念的融合、创新和超越,且更强调智能技术的运用。 
 
    在气候与农业的相互关系中,农业具有双重角色。 
 
    一方面,农业是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的行业。2009年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的一份预测结果显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2050年将发生全球规模的粮食减产以及物价高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今年发布的第5次评估报告中也指出,增温2℃或更高,会对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很大,如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不积极应对,那么将有很严重的后果。”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教授李秀香表示。 
 
    为什么气候的变化能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看来,有三大因素。
“第一,农业是有生命的产业,无论种植、畜牧、养殖,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第二,农业生产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进入某一生产阶段之后就不能再从头开始;第三,农业的生产系统整体上是开放的,并没有自我调控的机制。” 
 
    另一方面,农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农业各相关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中国,农业生产活动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1%。 
 
    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剧烈的气候变化,2010年10月28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报告中,“气候智能型农业”第一次被提出。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定义是: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可以更高目标地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气候智慧型农业旨在走高产高效低排放的农业之路。 
 
    农业部科学教育司副司长、“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国家项目办主任王衍亮在项目启动仪式上指出,气候智慧型农业将探索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同时,又做好农业的节能减排。 
 
    事实上,为了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学界曾提出过“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及“绿色农业”等多种农业发展模式。 
 
    相比之下,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更为综合的概念。“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农业发展形态,是在以前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更高的标准、智能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李秀香说。 
 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李秀香认为,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更强调减排性、适应性和高效率。“首先是运用智能技术达到农业减排目的,减少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农业对气候的影响;其次是运用智能技术使农业适应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例如运用物联网、传感及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储存、加工和销售以及包括气候、土地和水资源等在内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此外,这个概念还强调了高效的农业政策。” 
 
    据悉,在中国粮食主产区试点的“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将通过引进国际气候智慧型农业理念和技术,重点开展减排固碳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化肥、农药、灌溉水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土壤碳储量,减少作物系统碳排放。 
 
    “以前的概念往往只侧重某一个方面,气候智慧型农业是对之前众多发展理念的融合、创新和超越,且更强调智能技术的运用。总的来看,如果智能化工业被称为工业4.0,那么气候智慧型农业就应该是农业4.0。”李秀香说。
 
 
关键词: 技术 运用 智能 强调 智慧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