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水北京——一个重度缺水城市的用水逆转之路

   2014-05-20 中国节能网2530
核心提示: 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以不到0.2%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5%的人口和3.5%的经济总量,同时也带来了每年15亿立方米的用水缺口
         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以不到0.2%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5%的人口和3.5%的经济总量,同时也带来了每年15亿立方米的用水缺口。
 
  人均水资源量100立方米,这个数字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世界水平的1/80。北京已是一个重度缺水的城市,如何生存,怎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保障国家水安全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战略思想,前不久,水利部开展北京水务工作专题调研并与北京市共商保障首都水安全大计时也形成高度共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节水已然成为政府履职行政的一场大考。
 
  从2000年到2012年,北京的GDP增长了4.6倍;新水用量却减少了10亿立方米。以用水总量负增长支撑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水功不可没。
 
  多年来,北京把创建节水型社会作为提升首都发展空间的重要战略举措,把节水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凭思路创新,靠制度建设,逐步拧紧节水“龙头”;用机制创新,激活节水动力,向天空要水,向污水挖潜,不断探寻着首都特色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途径。
 
  政策管水
 
  “口干舌燥”的北京面临经济结构和城市管理的双重转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又对原本就超负荷的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节水没有出路。“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首都水安全,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常抓不懈的战略性措施。”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斌表示。
 
  各地实践证明,节水型社会建设其核心是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多年来,北京通过外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激发公众和社会团体内在自律节水的动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市先后出台《北京市城镇节约用水奖励办法》《北京市农村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等法规,初步构建起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法规在促进北京节水事业不断发展上,起到了政策引领和激励指导作用。
 
  让硬指标成为硬约束。北京发布《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标准》,对65种高耗水行业实行市场禁入。“用水不合理,项目不上马”,在水资源论证的关卡面前,北京市区原则上不再审批开凿新井,不再发展新的矿泉水生产项目。2012年7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对节水管理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用水单位用水指标考核,由以前的年度考核修订为双月考核”。
 
  在一条条硬杠杠的限制下,小水泥、小造纸等27种传统工业退出北京生产领域,首钢、焦化厂等440余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或关停,或搬迁,北京东南部地区30多万亩稻田都改成了旱田……
 
  目前,北京市产业结构正朝着以较低用水消耗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的方向转化:对GDP贡献不足1%的第一产业用水比例由2006年的37%下降为2013年的26%;对GDP的贡献达70%之多的第三产业用水比例由2006年的26%上升为2013年的38%。2000年以来,全市在常住人口增长了700万的情况下,新水使用却减少了10亿立方米。
 
  机制养水
 
  节水要算资源账,也要算经济账。为什么老百姓总会疏忽拧紧水龙头?因水费支出占居民家庭收入的比重低。为什么高耗水企业仍在增资扩产?因水费支出占产品成本的比重低。人们对价格不敏感的时候,往往也正是大手大脚消费的时候。
 
  北京市自1991年开始逐步上调自来水价格,截至目前已调整了11次。居民水价由2.90元上调至5.00元,洗车业、洗浴业等特殊水价,调整到160元。今年5月1日起,居民开始实行阶梯水价。“水价差价的调节作用,增强了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益。”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主任李会安说,“目前,‘一水多用’的节约观念已深入人心,不光是企业主动节水降耗,许多家庭中的‘节水达人’们也实行‘接力用水’:淘米水洗菜,洗完菜涮拖把,拖完地的水再用来冲厕所,尽量让用水效益发挥到最大。”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配合水价发挥作用的,是对用水户的计划用水管理。
 
  早在1981年,北京市就开始实行计划用水,1987年非居民用水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管理,执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市节水管理部门与年用水量在100万立方米的用水大户签订用水合同,对年用水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用水大户实施重点监控。“计划用水、定额管理”成为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的“紧箍咒”。目前,全市3万个社会用水单位已全面实行计划用水。
 
  节水不是政府的“独角戏”。从工程措施和行政手段推动,到建立自主节水的机制,需要一场观念的革命。
 
  以创建节水型小区、企业和校园为载体,北京市依托两级节水网络,由点到面,推进全社会参与的节水机制。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创建节水型单位(小区)11405个,在京的108个中央单位全部完成节水型单位创建。珍惜水、爱护水渐成社会自觉。
 
  技术节水
 
  某种意义上,用水大户的节水成效,将改变整个工业用水的数值。
 
  在食品工业里,酿酒企业是耗水大户,以往千升酒耗水为10吨,即制造一瓶啤酒要消耗10瓶水。在中国最大的啤酒企业之一燕京啤酒厂,这个数字发生了变化。
 
  在啤酒厂,干净的地下水从水站抽取出来,首先进入冷却车间,冷却用水经过回收后,就流向了制麦车间。在啤酒生产中,制麦工艺的耗水量占到整个水消耗的1/3。过去给小麦加湿催芽用的是喷淋式的喷头。一天下来,一个车间就要多耗水二十几吨。改造成雾化装置后,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95%。接下来,制麦车间用剩的水,被用来对锅炉进行除尘、除渣。经过再次利用,水还是不会被排掉,一座投资1.3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正等待着它们,通过净化,最终被用在厂区景观绿化上。
 
  一次水冷却,二次水洗麦,三次回收水冲炉渣,四次中水绿化。水循环系统的有效运转,使燕京的每一滴水得到了四次深度开发利用。目前公司千升酒耗水已经降低到5吨以下,每年节水百万吨以上,足够20万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
 
  同样是用水大户的农业,节水技术在开掘着增产的潜力。顺义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节水示范区,良种与良法的深度融合,将科技成果大规模转化为生产力。
 
  按照“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的理念,2008年,顺义区组建了北京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012年在赵全营镇8个村以1200元每亩的标准流转了638户的6300亩土地,同步带动周围400多户4000亩土地建设万亩示范田,规模种植小麦和玉米。示范区内,微喷灌、滴灌取代了传统的漫灌方式,电脑计算用水量、IC卡控制浇水的科学灌溉,实现着按需用水、定量用水。
 
  如果不是合作社,靠农民单独经营成本肯定不合算。对粮食作物而言,铺设节水灌溉设备的面积越大,单亩成本越低。由于实行规模经营,项目区玉米亩产比普通农户提高一二百斤,节水节电均达50%。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陈岭介绍说。
 
  土地流转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规模化集约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效节水为农业产出大幅度节约生产成本,两者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两翼”,并且实现了互促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生产方式因水而变,综合效益也在节水中得到巨大提升。2001年至今,北京市因地制宜地先后建设了100多个高标准节水示范区,完成1000多项节水技术改造项目,节水量达6200万立方米,实现了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
 
  循环生水
 
  2011年2月16日,位于京南亦庄开发区的京东方8.5代线生产设备调试成功,其中再生水将占项目整体用水量的85%以上,使之成为最“绿”的生产线。
 
  从燕京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到顺义万亩节水示范区,再到这座再生水厂,在节水的道路上,北京不断探寻着循环再生利用的更好模式和更佳途径。
 
  据北京市水务局节水办处级调研员王芳介绍:“从2004年起,北京市开始把再生水纳入全市年度水资源配置计划,确定了再生水用于工业、绿化、城市河湖和市政杂用的利用方向。”2007年,全市9座热电厂的生产冷却用水全部用再生水替代,年新水使用量减少1.2亿立方米。2013年,北京再生水使用量达8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两成多。
 
  按照市政府2013年下发《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到2015年,高品质再生水生产能力将超过10亿立方米,不仅全面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并为未来留有一定发展余量,为“三水联调保供给”提供更充足的水源。
 
  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2011年夏天的那场强降雨记忆犹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2000年开始,北京水务局就已经启动“北京城市雨洪利用示范工程”,发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从第一个集雨樽开始,集雨工程在北京各区县遍地开花。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已建成雨水利用工程2200处,蓄水能力达到4500万立方米。
 
  把政策管水、机制养水、技术节水和循环用水综合起来的“四轮”驱动,并行推进,使北京的节水实现了革命性的转变,创造了先管后用、先养后用、先节后用的首都节水特色。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长远谋划,把极其有限的水资源作用发挥到最大,是沉甸甸的担子,也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