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最美泰州水利人周爱平:水利一线坚守30年

2014-09-18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他,一个一眼看上去很普普通通的人,56岁的年纪,个子不高,给人一种朴实敦厚的感觉,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实人”。他在水利工作的第一线坚守了30多年,对水利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生活很平淡、生命不精彩。当记者走进泰兴市济川街道水利站站长周爱平的工作生活中,追寻他人生的闪光脚印,不禁感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平凡的事做实做好,那人的生命照样会变得充满色彩。    
 
 
  水利一线坚守30年
 
  他,一个一眼看上去很普普通通的人,56岁的年纪,个子不高,给人一种朴实敦厚的感觉,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实人”。他在水利工作的第一线坚守了30多年,对水利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工作起来越有魄力,有干劲,使济川街道水利工作远近出了名。在水利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印下了他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1976年,周爱平从部队回来后,先后做过村干部、镇团委书记。26岁时,他选择了泰兴镇水利工程员的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
 
  他把群众的诉求当作工作的第一需要,当作自己改进工作的“镜子”。他经手建成的桥梁,每年不少于7座。建桥总有个先后,先急后缓。但也有不少群众对他不理解。双进村合并后,河道多,5年改造了20多座桥,但还有8座危桥。村干部和部分群众对他有意见,到他办公室拍桌子,骂一些难听的话。他细心做好劝说工作,拿出其它村急需改造的危桥照片让他们看。
 
  他从这一事例得到启发,不断改进工作。以后,他身边总是带着一本“水利日记”。将他了解到的水利方面的情况一一记下来,并分别落实。20多年来,他的“水利日记”记了30多本。
 
  街道办分管水利工作的负责人说老周是“水利通”。这话一点不假。他对全街道19个村居、430多个小组的水利情况了如指掌。西甲桥出现险情,3个月后改建到位。连接几个乡镇的干河蔡港河出现部分淤塞,前年冬天,前后50多天,他在现场指导施工。河道宽畅了,而他却留下了后背风湿的后遗症。
 
  奉献是他人生理念
 
  闪光的脚印折射出他的责任。“脚不到,情况就不了解”,这是他30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样做的。下雨天,别人从外往家里跑,而作为水利人,他总是从家里往外跑,看田间有没有积水,看市区排水是否畅通。记得7年前的夏天,凌晨3点多钟,连续下了几个小时的大雨,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建城区后到农田,前后查看了五六个小时,发现公园小区、城北建安公司等3处成了“汪洋大海”,每到一处就协调进行抽水。2003年7月份,因为下大雨,市区电子新村被淹。300多户,家中水到膝盖。前后两个多月,他想办法解决了下水道问题。
 
  金沙中沟原大生镇一部分与如泰运河不通行,引起水质差、水位低,影响了农田灌溉,排涝抗干旱的能力不强、标准不高。中沟成了死水,牵及到7个村,灌溉面积3000多亩。他走访了解村干部、原水利站长和群众20多人,从调查、规划、立项、跑资金,前后花了6年时间。去年投入1890万元,建设排涝站,接通如泰运河。延令村的村干部张伯寿告诉记者,“当时一怕城区的污水流入,二怕城区大水压境。历史上不能解决的,现在终于解决了,这是一件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闪光的脚印折射出他的奉献。“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就会落入自私的精神低谷。只有奉献,才能产生良好的循环。在工作中,奉献就是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不讲报酬。”这是儿子大学毕业时,他送给儿子的一句话,也是对家人平时对他不理解的一句解释的话。
 
 
关键词: 水利 一线 最美 泰州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