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河湖水生态修复的策略和原则

2014-11-25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河流治理的目标是什么?以前的目标是: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和供水;现在的目标是:堤固、水清、岸绿、面洁、景美。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河道内的生物问题、生态问题的后续工作有待加强。
 
        一、基本策略
 
        1、做好规划、宣传,确立正确的目标、理念和原则
 
        河流治理的目标是什么?以前的目标是: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和供水;现在的目标是:堤固、水清、岸绿、面洁、景美。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河道内的生物问题、生态问题的后续工作有待加强。
 
        河流是生物栖息地,是生物的“家”。河道中没有生物,就没有污染承载力,就没有“景美”和“水清”。为此,保护河流中的生物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完整性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坚持正确的治河理念、目标和原则;必须做好恢复河流生物栖息地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规划和引导、教育工作。
 
        2、发动社会各公众、居民参加,开辟社会资金渠道
 
        河流是公共的,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必须发动公民、居民以及社会利益团体参与,才有可能管理好、治理好和开发利用好。因而,加强引导、宣传和发动公民、居民参与是必要的。
 
        在一些比较偏离城区和农村、社区,有些地区的居民具有自发的治污和改变“生境”的强烈需求,有些社区也具有投资能力和个人、集体义务投资欲望。所缺少的往往是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政府机构的支持、资助。
 
        二、基本原则
 
        1、河涌(内河)水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人水和谐原则:应维持河道、水系和湖塘占地面积,水面率达到相关规范标准;应维护和保护河道基流,保护生态需水量和水文过程。
 
        防洪减灾原则:优先满足防洪(潮)、排涝标准(最低要求)。
 
        保护和改善水质原则:应采取拦污、截污工程,减少污水和污染物质直接排入水体;采取生态修复或恢复措施,增加河道、湖塘自净功能。
 
        保护和恢复生物栖息地原则:应保护现有河流生物栖息地,依据水生生物生存、繁衍和回游、越冬、育幼需要,改善河道断面形态结构和地质、地貌,营建生物栖息地环境,增加生境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
 
          保护和恢复河流风格、风貌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应结合生态和生境恢复,营建多姿多彩和富有变化的河流风格和吧 观风貌。
 
        建设亲水环境和恢复河流文化原则:在有亲水、观景、休闲、娱乐等要求的河段,应结合河道和岸边整治工程,修建亲水平台、台阶或观景栈道、安全设施等,保障人类亲水和观光、娱乐要求;在有人文教育、科技考察等要求的河段,应采取保护与恢复措施,延续和恢复河流文化与科技、教育功能。
 
        2、水系连通和水面率治理与规划原则
 
        (1)河湖水系连通和水面率治理原则
 
        保持河道连通性和水面率:依据规范,珠三角洲内河河网区水面率不得低于8-12%(含湖塘)。
 
        保持河道的自然状态:规划中应视河道的具体情况,确定或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
 
        人水共享河流占地:河道规划应坚持宜弯则弯、易宽则宽的理念。需要“裁弯取直”时,首先应考虑将河道“裁弯取直”所得的土地作为蓄洪区。
 
        (2)河湖水系连通与河道平面规划原则
 
        河道宽度应首先满足防洪(潮)排涝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河道的最小宽度或占地面积,并依据河道的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需求规律,合理确定河流的断面及形态。穿过城市密集区的河道,在规划时应分析河道的视觉效果。穿过自然保护区的河道应分析生物廊道和斑块功能。
 
        (3)问题和思考
 
        ①河流水系是否可以调整、改造?②“引清调水”或“引水冲污”是否合理、科学?③“造湖”运动是否合理、科学、必要?
 
        3、河道纵向、横向断面规划和治理的原则
 
        (1)河道纵断面设计
 
        河道纵向剖面设计应保护河道与河道、河道与湖塘之间的连通性,不设或少设挡水建筑物。对河道内已建的壅水、阻水或影响河道防洪排涝能力、生态功能的建筑物,应给予改(扩)建或拆除。不能拆除的应考虑通过改变运营方式等保持水流畅通,或修建跌水与鱼道工程。
 
        (2)河道横断面设计
 
        应保护河道断面的自然状态,禁止随意缩窄河道,需要扩展河道时,应按照河槽、岸滩分别扩展的方式进行。一般情况下,河槽扩展按照中水流量设计,岸滩扩展按照(某一频率的)洪水(或洪潮叠加)流量设计。对于非复式断面的自然河道,扩大河道断面,也要一改过去规则化的断面方式,采取将现有断面垂直向下平行移动的方法来保证河流过水面积。
 
        河道受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复式断面的河段,可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以及梯形、矩形与复式混合断面形式。矩形或坡降很大的梯形断面,河道深度大于1.5m时,应考虑设置防护措施保护人身安全。
 
        4、河道生物栖息地修复和岸滩植物配置原则
 
        (1)河底修复原则
 
        应保护河道边滩、洲滩和不规则的水边和水下地形。可根据设计流速、施工条件等,分别采取人工桩排、毛石堆砌和沉排、石笼等方式稳定边滩、洲滩和水边地形。护坡护岸材料与结构在满足防冲和稳定的前提下,以多孔、透水和易于动物、植物栖息、庇护和繁衍生长为原则。
 
       (2)河道岸滩植物配置原则
 
       乡土植物,或已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植物;抗逆性强,特别是耐淹、耐旱、耐贫瘠、耐盐、抗风能力强等;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覆盖能力强;种子丰富,发芽力强,容易更新;绿期长、多年生,有自我更新能力,效果长久;周年常绿,适应粗放管理;种子或苗木易得,成本合理;乔、灌、草结合,形成立体效果;绿化与美化相结合,营造自然舒适的视觉效果。河道内经常出露的洲、滩和消涨带岸坡应配置本地两栖植物。
 
       5、护坡与护岸工程原则
 
       岸坡稳定性设计应考虑:坡面冲刷引起的不稳定;水流冲刷引起的不稳定;表层土滑动破坏引起的不稳定;深层滑动引起的不稳定。设计中应符合堤防和岸坡设计规定。护岸、护坡材料易选用本地天然材料,如:土、石、砂、木头等。本地天然材料不能满足要求或过于昂贵时,可选用人工或人工与天然结合的多孔及网状、网格等结构形式。护岸、护坡工程设计应遵循生态学原理,构建透水、透气和适合植物生长的结构,并采用植物修复措施构建河道坡面立体生态体系。
 
        已经由不透水材料或结构做成的河道岸坡,应通过水边修复、岸墙改造等方式,为恢复植物生存环境和水生态系统创造条件。
 
 
关键词: 原则 策略 修复 生态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