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废脱硝催化剂亟须处置

   2014-12-29 中国化工报2510
核心提示: 据了解,根据国家大气治理有关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成为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不仅电厂,很多炼化、化工企业也都上马脱硫脱硝项目。据媒体预计,我国脱硝催化剂需求量到2018年将超过95万立方米;以每立方米4万元计,形成了规模达数百亿元的脱硝催化

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市城市矿产资源利用信息化平台建设研讨会上,某发电厂一位环保工程师提出,该公司4套60万千瓦发电机组投运脱硝装置至今已6年,其催化剂快到了需报废更换的年限。他急切地呼吁:“明年1月国家要实施更严格的新《环境保护法》,而脱硝催化剂成分为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钨和钛氧化物等,属于危化品,自然不能随意丢弃或填埋,但我们苦于找不到正规的处置企业,有谁能‘穿针引线’,帮助找到处理废弃脱硝催化剂的第三方?”

据了解,根据国家大气治理有关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成为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不仅电厂,很多炼化、化工企业也都上马脱硫脱硝项目。据媒体预计,我国脱硝催化剂需求量到2018年将超过95万立方米;以每立方米4万元计,形成了规模达数百亿元的脱硝催化剂新兴产业。随着脱硝催化剂陆续进入更换期,每年将有数十万立方米的过期催化剂成为危化废弃物。对企业而言,“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何处置这些过期的催化剂成为棘手的难题。

不过,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作为一名老化工人,笔者建议,应该及时回收利用脱硝催化剂含有的稀有金属,化废为宝,化挑战为商机。

那么,如何找到解决方案?

思路之一,“解铃还需系铃人”。生产、销售企业应有义务、有责任担当起回收处置报废催化剂的责任,开发研究再生利用技术,打造脱硝催化剂循环经济产业链。

思路之二,如果催化剂生产企业尚未拿出有效的处置办法,建议由第三方的专业环保公司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协同创新攻克处置技术难关,实现环保拆解、再生利用。

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导向,历来是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源泉与动力。在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循环经济大发展的年代,希望看到化工大行业中再增添一个脱硝催化剂再生利用“新成员”。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