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构建环保新体系 重庆主城区将不再有燃煤发电厂

2015-01-15    来源:重庆日报
0
[ 导读 ]: 2014年,我市环境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实施新环保法的开局之年。

2014年,我市环境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实施新环保法的开局之年。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为全市人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2014年,“重庆蓝”成为社交媒体上一个新流行词。加快重庆生态文明建设,蓝天、白云是题中应有之义。

2014年10月31日,九龙电厂20万千瓦机组正式关停。

市环保局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5年,全市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完成“十二五”生态环保规划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构建规范严谨的环保法治体系

从今年1月1日起,有着“史上最严环保法”之称的新《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新环保法强调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旨在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同时,明确地方政府既要对地方经济发展负责,也要对地方环境质量负责;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计罚,上不封顶;违法企业和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将被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在信贷、流动资金等方面都将受到限制。

那么,我市将如何借新环保法实施的契机,强化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呢?

“我们将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加快地方环保法规立改废进程,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标准,修正《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制定《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方面的地方标准,确保环境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将进一步严格环境执法,建立高素质环境法制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阳光执法,对违法排污、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较完整环保制度体系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全市环保系统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编制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长期实施规划,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努力实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从健全源头保护制度、健全全过程监管制度、完善环保市场化机制、健全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构建较为完整的环保制度体系。

具体来看,我市将编制“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并制定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禁投清单、总量控制等制度,实行环评分级审批,完善环保试生产审批管理制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从源头控制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健全环境监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环境资源交易活力,不断提高环境资源含金量,有序推进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参与相关环境监测服务活动。

着力改善环境民生,构建全面有效的污染防治体系

2014年12月20日,重庆发电厂1号机组关停,关停后每年将减少用煤约60万吨,主城区每年减排二氧化硫5000吨、氨氮化物约6000吨、烟尘约600吨,减少脱硫石膏、粉煤灰及炉渣排放量约50万吨。

而在重庆发电厂1号机组关停之前,我市已经先后关闭了九龙电厂和磨心坡电厂,重庆发电厂的2号机组也将于今年4月关停。

这些举措,是我市深入推进实施环保“五大行动”,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全防全控、多元共治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的一个缩影。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

为此,今年我市将以防治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为突破口,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实施工业、交通、扬尘和生活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空气质量预警预报,防范应对重污染天气。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我市将加强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大污染河流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构建长江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生命线,保障饮水安全和库区水环境安全。

增强发展后劲,构建适应环保需求的基础支撑体系

今年1月,我市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污水、废气、垃圾)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实施方案》,工业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于本月正式启动,并将率先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农村地区实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污权储备。

“环保任务日益繁重,必须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多渠道带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重庆市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污水、废气、垃圾)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实施方案》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着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这不仅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同样包含环保科技创新。”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推进环境科研机构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着力培育国家环保工程技术中心,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搭建环保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大气、水污染防治等重点环保科技需求,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2015,我市生态文明建设3件事值得期待

1、组建专门的排污权 有偿使用交易平台

今年1月,我市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污水、废气、垃圾)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组建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作为专门的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平台,对全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进行统一组织和实施;在新的平台组建前,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

2、重庆发电厂2号机组 将于今年4月关停

我市去年先后关停了九龙电厂、磨心坡电厂和重庆发电厂1号机组。今年4月重庆发电厂还将关停2号机组,届时主城区将不再有燃煤发电厂。

按市政府规划,重庆发电厂关停后,原址将建设集商务、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半岛商务中心。

3、全国首支环保产业股权 投资基金运作

2014年底,我市成立了全国首支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为1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生态环保类企业。

成立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目的在于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多渠道带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基金最大的特点是在投资方向上,生态环保类企业投资不少于60%,重点投向三峡库区成长性较好的生态环保类企业和重大环保基础设施项目,以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重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重报圆桌会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主持人 陈维灯

嘉宾:

市环保局副局长 陈 卫

武隆县县委书记 刘新宇

城口县县长 卢鹏飞

关键词:“五大行动”

主持人: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为全市人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我们该如何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认识这一决定?

陈卫: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2015年全市环保工作,对于早日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刘新宇:这一决议主要是对百姓群众的期盼进行了很好的回应,着力点在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粮食吃,有新鲜空气呼吸,有舒适的居住环境。

卢鹏飞:实施环保“五大行动”,是城口围绕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定位,坚持“生态立县、涵养发展、整体转型、同步小康”发展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解决当前城口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矛盾凸显的环境问题,为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

关键词:新思路˙新举措

主持人:针对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今年生态文明建设将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

陈卫:全市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严守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决不能”底线,加快环境管理转型,积极构建体现重庆直辖市特点并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境保护新体系,推进环境管理和环境治理现代化。具体措施是:按照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结合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推进环境法治、环保制度、污染防治、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和基础支撑“六大体系”建设,不断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刘新宇:针对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武隆提出到2020年以前,努力建成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县;按照全县发展功能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及生态空间格局;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节能降耗等任务,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和能耗逐年下降。

卢鹏飞:加强生态环保法治建设,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环保“五大行动”,持续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围绕生态涵养发展,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十进”、“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环保宣传活动;按照全县发展功能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及生态空间格局。

关键词:排污权储备

主持人:我市于近期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污水、废气、垃圾)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实施方案》。其中确定,将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农村地区实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污权储备。为什么要先在这两个区域先开展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污权储备,它会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环境保护和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卫: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农村地区实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污权储备,其目的是为保障这两个区域实行生态涵养和生态保护发展,以及为城乡建设提供环境容量支持;同时也可适时投入排污权交易市场,以激活和调控市场,或者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示范、重大民生等项目的建设。

刘新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污权储备在渝东南和渝东北农村地区的实施,让保护生态也能产生经济价值成为现实。这一理念会极大地促进当地群众环保意识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也是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部分。该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生态补偿提供了制度保障,让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得到具体体现。

卢鹏飞:污水、废气、垃圾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落实,是我市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具体表现。该项工作率先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实施,将对更好地发挥污染物总量控制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促进两个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