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电力企业再吹集结号 “走出去”再辟新战场

2015-01-15    来源:南方电网报
0
[ 导读 ]: 1月4日至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广州考察。5日下午,李克强在走访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时提出,要以电力为龙头,寻找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道路。

2007年—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的行业趋势

●中国装备走出去不仅能转移消化国内富余优质产能,更能让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接受严苛检验,促进中国制造升级换代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已拥有长期大规模的电网建设经验,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且极具性价比优势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带动沿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国家的电力建设需求将出现持续增长,电力等设备出口将提速

1月4日至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广州考察。5日下午,李克强在走访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时提出,要以电力为龙头,寻找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道路。

业内人士认为,受益“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已启动,海外业务呈加速增长态势。今年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电力设备可能以整套设备的形式随着基建“出海”,未来电力设备海外市场空间广阔,主要市场仍以中亚、中东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为主。

“走出去”再辟新战场

“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加剧,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打造对外竞争新优势。”李克强在广东电力设计院考察时,阐述了此观点。

据在现场的有关人士介绍,李克强首先参观了该设计院在越南实施的EPC火电项目模型,详细了解了海外项目情况,询问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在项目中的采用情况。

该院工程师称,目前中国对电厂的设计标准已和欧美发达国家接轨,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李克强当即表示,制定标准的工作极为重要,中国标准将使得中国出口的价值大大增加,是“中国出口上台阶的突破”。

得知在越南实施的EPC火电项目中,采用的设备国产化率能达到95%。李克强认为,中国装备、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不仅转移消化国内的富余优质产能,更能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接受严苛检验,促进中国制造升级换代。

李克强鼓励该院在科技上创新,并表示将在财税政策上对创新给予大力支持。

李克强对该院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称该院“为国内诸多企业创造条件,让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在世界上亮出了名片”,“希望你们成为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航母。”

目前中国电力市场已处于相对过剩状态。

自2008年以来,每年新增发电机组近亿千瓦。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

但与电力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却大幅回落。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3204小时,同比下降174小时。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电力设备产能过剩,李克强选择走访广东省电力设计院并发表上述观点,带有风向标意义。

国内企业借助国家战略

实现“进口替代”

近日,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将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将制定出台多项产业规划。2015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会迎来发展的元年,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将成为重要支撑。

事实上,早在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中,电力设备被列为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在智能电网中实现用电管理、用户互动、电能质量改进、设备智能维护功能等都是未来电力设备领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升级的重要方面。

中国电力设备技术先进,成本优势显著,具备较强的出口竞争力。过去几十年,中国电力行业为配合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占领制高点行业,在电力设备产业的国产化和关键技术掌握上下足了工夫。电力设备无论在发电设备(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输变电设备(包括特高压)、低压电器等细分领域普遍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自主研发和大规模生产制造经验,技术实力与外资电气巨头可比肩,且国产成本优势更为显著,在发展中国家的电力需求改造建设中,具备较强的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实力。

随着国内用电增速的放缓,电力设备供应相对过剩,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认为,出口海外是消化产能的有效途径。如果作为一个纯市场理性的运营商投资主体,在当前用电需求颓势下,对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的新增基建投资的资本开支将相对保守,因为边际的投资可能降低收益回报。虽然不排除国家层面将电力投资作为阶段性刺激保增长的手段,但客观而言,电力设备产能过剩的问题仅靠国内需求消化是有限的,而海外市场可能是广阔蓝海。

目前,国内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智能电网成套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多条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

中国的电力装备企业已有一定的海外项目设计与总包经验,未来在“一带一路”实施中会有更深度的参与。我国的电力装备龙头企业技术成熟,经验丰富,部分企业也以前瞻性的思维参与承接了国际工程。

输变电设备行业前景利好

近年来,我国在大型发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电、输变电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无几,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而许多“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力建设严重滞后,中国电力装备在国际上具备较强的性价比优势,将为电力设备出海提供很大机遇和市场空间。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选择新疆作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率先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建设从新疆到中亚五国的输电通道。同时,加大与周边邻国的电力项目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能源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开始启动。

中国电建集团亚洲业务部总经理庞旭认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是国家的互联互通,从交通、电源电网、基础设施连通到投资便利化。其中,电源电网将是许多“一带一路”国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该公司在中巴经济走廊11个优先实施项目中拥有的3个项目,都涉及火电、风电的项目。而电力设备也将随着电源电网的建设同步输出。

另一方面,电力设备“出海”也是化解国内电力设备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约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相对于年均5000万-6000万千瓦的装机水平而言产能过剩严重,而常规火电机组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当前,国内水力发电设备企业已经具备年产2500万-3000万千瓦的能力,而今后几年国内年均水电新增装机需求只有1200万-1500万千瓦左右,大量的过剩产能将另觅出路。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