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主动适应“新常态”绿色发展成钢铁行业大计

   2015-01-22 中国工业报1850
核心提示: 新年伊始,原材料周刊分别梳理了这一年来钢铁、石化、建材、有色行业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2014年的十大新闻事件,目的在于把握原材料工业经济脉络的走向,认识不足,展望未来,记录并见证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历史足迹,敬请期待。

回顾2014年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产业领域的新突破,转型升级的主线都更加清晰。

新年伊始,原材料周刊分别梳理了这一年来钢铁、石化、建材、有色行业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2014年的十大新闻事件,目的在于把握原材料工业经济脉络的走向,认识不足,展望未来,记录并见证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历史足迹,敬请期待。

2014年,钢铁行业依旧在寒冬中砥砺前行,低价格、低利润、高产量、高成本的运行特征依旧。但这一年,钢铁行业也不乏亮点,矿价大跌、规范管理、多元化、产能“出海”等关键词串联起了整个钢铁行业的运行大势,河北钢铁、海鑫钢铁等典型钢铁企业也纷纷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回顾去年,钢铁行业有喜有忧;展望新的一年,钢铁行业正孕育着新的希望,主动适应“新常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已成行业大计。

1 铁矿石价格断崖式下跌

去年12月31日,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简称CIOPI)为253.04点,其中,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为236.31点,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260.61点。当日,我国直接进口铁矿石62%品位干基粉矿到岸价格为70.39美元/吨,当月平均价格为68.66元/吨。此前的12月25日,62%品位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只有66.5美元/吨,相比年初133美元/吨的价格,几近“腰折”。

同时,进口矿价的下跌也波及到国产矿。12月31日,国产铁矿石62%品位干基铁精矿含税价格为608元/吨,比进口铁矿石高68元/吨;当月平均价格为630元/吨,比进口铁矿石高101元/吨,涨幅为19%。相比去年年初916.9元/吨的价格,国产矿价格全年降幅达到三分之一。

点评:高价风光不再

曾经“高高在上”的铁矿石,如今早已风光不再。铁矿石价格的下跌,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一旦供给大于需求,铁矿石价格下跌不可逆转。矿价下跌带来的直接利好,就是钢铁企业因成本降低而盈利好转。

但与此同时,进口矿降价,也对国内铁矿石生产厂商造成巨大冲击,国际矿山巨头凭借低成本优势,凭借产能扩张抵消价格下跌产生的损失,国内一部分中小矿山甚至关门倒闭。当务之急,全球铁矿石市场亟须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形成一种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秩序。

2 我国钢材出口再创新高

去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361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664万吨,增幅为46.8%,较上年同期提高34.8个百分点。全年钢材出口量超过9000万吨已成定局,再创历史新高。由于进口放缓,我国净出口量也显著增加,去年前11个月,我国钢材净出口量超过7039万吨,同样创下历史新记录。从主要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方式钢材出口为7989.78万吨,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95.56%,同比增长48%。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仅为193.4万吨,占比仅为2.3%。

在钢材出口创新高的同时,去年前11个月,我国共遭受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救济调查21起;此外,我国还遭遇多起由亚洲、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发起的钢制品反倾销调查。

点评:眼睛向外需未雨绸缪

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和需求低迷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眼睛向外,加快了钢材出口的步伐,表明我国钢材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前11个月我国钢材出口价格仅相当于进口价格的五分之三,平均价差接近480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依然是全球钢材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在扩大钢材出口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乃是长远之计。

3 钢铁行业规范管理渐入佳境

去年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的钢铁企业名单。至此,工信部已经公示了三批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全国共有305家钢铁企业入围,合计粗钢产能约11.5亿吨。

《规范条件》自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据透露,工信部正在着手研究制订《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办法》、《钢铁行业规范实施导则》等配套文件,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对规范条件不断修订完善,以期建立钢铁行业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点评:名单不是护身符

钢铁行业规范管理是工信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行业管理工作的积极实践,它不是审批行为,而是一种事中事后监管手段,进入规范名单不代表企业永远规范,也不能成为企业的护身符。

值得一提的是,《规范条件》尤其在环保方面提高了污染物排放门槛,并进行严格审核,在评审申请报告、现场核查和遴选名单的实际过程中,环保条件也始终作为首要考核因素实行一票否决。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