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山东省人大代表:建议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2015-02-02 中国节能网1790
核心提示:“由于我国农业的粗放式管理,导致水肥资源消耗巨大,已经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山东省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高义武 
      济南1月31日电(刘振男)“由于我国农业的粗放式管理,导致水肥资源消耗巨大,已经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副总裁、菏泽金正大公司董事长高义武建议,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高效利用之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实现增产增效。
 
      据统计,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总量仅为世界6%,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每年农业用水缺口超过300亿方。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的粗放式管理,导致水肥资源消耗巨大、利用效率低下,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方,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9.5亿亩,水分生产效率平均1公斤/方;我国2012年年化肥用量超过5800万吨,居世界首位,但化肥利用率平均约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水肥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可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已逐步由棉花、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到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每年推广应用面积3000多万亩,但在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据高义武介绍,目前,国家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财政补贴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技术推广经费不足,一些地区只注重灌溉工程建设和设备配备,没有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方面支持力度也不够,技术模式集成、水溶肥料配套等方面有待加强。
 
      高义武建议,要深化基础研究,针对水肥一体化对土壤墒情监测、作物栽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等   方面的新要求,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农业种植新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我国区域特点和生产实际需求,集成和熟化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
 
      同时,完善区域技术模式,在重点区域和作物上开展不同技术模式、水溶性肥料、灌溉设备、监测仪器等对比研究,摸索技术参数,建立完善的区域技术模式,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要加强技术试验示范,形成科研机构、企业、农业经营组织三位一体的推广机制。利用科研机构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建立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的营销模式,为农民提供系统维护、技术咨询;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