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建筑新风系统技术及产品解决方案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5-02-03 能源世界2150
核心提示:为更好地规范新风行业市场,改善新风行业环境,提高建筑新风系统设计水平,促进产品和技术革新,推动住宅新风系统家用商品化和建筑产品部品化

为更好地规范新风行业市场,改善新风行业环境,提高建筑新风系统设计水平,促进产品和技术革新,推动住宅新风系统家用商品化和建筑产品部品化,促进新风系统产品解决方案研发、推广、应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1月23日-25日在北京中裕世纪大酒店成功举办了建筑新风系统及系统产品解决方案推介研讨会。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院校以及从事新风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代表共百余人参会。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院长路宾,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中国新风行业联盟主席曹阳出席会议并致辞。新风系统在国外有70年的应用历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节能效果与优势十分突出。在我国,新风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产品种类繁多,技术手段不尽相同,市场潜力巨大。

会上,针对我国新风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吴德绳做了《按“工业化的文化”发展企业》的主题报告,为企业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思路。

中国新风行业联盟主席曹阳做了题为《ISO和GB新风空气能量回收装置标准及产品发展现状》的主题报告,强调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都需要有新风,最好的、基础的、常规的、生态环保的技术措施还是使用室外新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净化技术中心主任孙宁在《医院建筑通风与室内环境质量》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医院空气质量标准及医院建筑环境现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赵彬的做了题为《室外颗粒物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方法》的主题发言,强调绝大多数室外PM2.5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缝隙渗入室内:0.1~1.0um颗粒物的穿透系数高达0.8~0.9,温差导致的室内外空气双向流动,极大程度影响正压控制效果。只有当建筑围护结构开口缝隙足够小时正压控制方法才有效,机械通风系统需要合理维护,尤其是及时更换过滤器方可维持较好的PM2.5控制效果。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张寅平教授的《室内PM2.5及复合污染与健康风险研究进展》主题报告,指出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通风和净化室内空气,防止室外PM2.5、O3等在过滤层与积累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戴自祝的《创造室内清新健康的空气环境》主题报告提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感,空气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孟凡兵的《PM2.5与空调新风系统的设计》主题报告指出如何应用HEPA、离子风技术、紫外线技术、光触媒技术、活性炭技术、静电技术等净化技术对抗PM2.5等大气污染问题。另外来自瑞芬德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风神空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秦海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利空调和广东艾尔斯派电器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也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为本次研讨会增添了很多新的亮点。

本次研讨会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会议通过政策解读、技术交流、企业展示等多角度、深层次主题报告形式,围绕如何更好地规范新风行业市场、改善新风行业环境、提高建筑新风系统设计水平、促进产品和技术革新等内容,就新风系统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深度探讨,促进新风系统产品解决方案研发、推广、应用,推动住宅新风系统家用商品化和建筑产品部品化。会议的召开为业内同仁提供了一个更好地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为我国新风系统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