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2020年工控产品市场容量3万亿元

   2014-08-19 中国节能网660
核心提示: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之一为工业自动化,只有精密的工业控制才有可能实现装备高端,而精密、高端、控制、电力电子等一向是中国的弱

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之一为工业自动化,只有精密的工业控制才有可能实现装备高端,而精密、高端、控制、电力电子等一向是中国的弱点。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经济措施,中央银行放松了银行信贷管制,2009年银行贷款量增长迅猛,其中大量的贷款都投入到各地的投资项目中。而自动化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炼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能源、轻工、制药、环保等各行各业中,这些项目的投资导致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大增。从2009年1月1日起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进项税可以从销项税中抵扣,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会计利润,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这将刺激企业购买更新生产设备,从而增加企业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中国政府还出台了装备制造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其中包括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施先征后退的政策。国家还鼓励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对现有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 另外,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停止,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有诸多优势,比如成本低廉,劳动力便宜,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靠近庞大的中国市场等等。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增加了中国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节能减排是未来中国工业转型的主题之一,伺服驱动器在电力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极为明显,伺服驱动器也成为越来越多电力行业改造技术的首选。在发改委、环保总局联合印发的《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规划》中提到有52个电厂需开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在未来三十年,中国将会投资二万亿美元发展电力市场。这对于伺服驱动等自动化设备厂商来说既是商业机会又是社会责任。 十二五规划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工控领域:“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抓好微机电系统和机器人技术、核心单元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特别是数控机床技术。”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端装备产业销售6万亿,目前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约30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与专用设备占20%,600亿元左右(深圳超200亿元)。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0亿元。据亚洲制造业冠军联盟负责人罗百辉分析,自动化设备的制造企业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自动化设备大量进口,欧美日等国的企业占据了可编程控制器、机器视觉、人机界面(HMI)、伺服驱动,步进驱动、中低压马达驱动器的高端市场,而本土企业在低端市场打价格战。以PLC为例,欧美以大中型PLC闻名,日本以小型PLC著称。主要的美国PLC厂商有A—B公司、通用电气、德州仪器、MODICON和西屋;欧洲厂商有西门子、AEG、ABB和TE;日本的三菱、欧姆龙、松下、富士、日立、东芝。而在伺服驱动市场,日本的安川, Fanuc, 三菱, 松下, 三洋和富士占了中国市场的一半左右,而欧洲的Rockwell, Danaher, Parker, 西门子, Bosch Rexroth 和施耐德则占据了高端市场。机器视觉领域和中低压马达驱动也被欧洲公司所占领,中国厂商仅在人机界面和工业计算机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自动化领域代表性的本土公司是北京安控,北京和利时,华中数控,步科电气,广州数控,研祥智能等等。 对于半导体厂商来说,自动化设备的高增长会刺激半导体和元器件的需求。工厂的特殊环境也对半导体厂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高可靠性、抗电磁干扰、抗震动、防尘、低辐射和抗瞬间电压波动等。在自动化设备中应用比较多的器件有MCU、ADC、DSP、传感器、继电器和电源芯片。比如在I/O点数达14336点的超大型PLC中就使用了32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不但应用在单个的PLC中,还被运用于工厂的总线控制系统中,比如在工厂总线控制系统中就使用具有CAN总线接口的MCU。伺服控制器中也使用MCU和DSP来实现精确控制,快速响应和可编程功能。大量传感器应用在运动控制,马达驱动,机器视觉设备,人机界面,液压系统和机器人等工业系统中,半导体厂商ADI,Dallas,美信和德州仪器提供了大量的工业用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在位置测量,压力测量,温度测量和图像传感中不可或缺。而ADI等公司的模数转换器则在数据处理和现场质量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和工业计算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机电式继电器仍然占主要市场份额,固体继电器正凭借其小尺寸,低功耗和动作无声的优势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工业领域。另外功率半导体器件和电源管理芯片在伺服控制器和马达驱动器等工业设备中也大量使用。 行业具有四个内在推动力,推动行业市场规模达上万亿,预计到2020年,工控行业的产品市场容量3万亿元。 高端装备:存量改造与增量市场为最大的驱动力,十二五重点发展。 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工艺改进、节能减排促使工控行业发展。 劳动力成本上升:设备自动化改造上升,中国正经历机器替代人工阶段。 进口替代:加速中国工控发展。工控已接近进口替代爆发点。工控领域长期被国外占据,国内综合占有率为20%(极佳的进口替代爆发点),国内无论在技术、成本、价格、渠道、细分市场、个性服务上占据优势。 部分子产品增速明显,如低压变频器、高压变频器、伺服电机、CNC、在线分析仪表。复合增长率达20%;考虑进口替代,增长率可达30%以上,其中的优秀公司会受益更明显。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信息化、物联网等新市场为工控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工控产生很大需求,带动工控行业实现增长。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