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环境服务业迎发展高峰期 年均增速达30%

2015-02-22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随着国内环境服务需求的增加,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国家相关部门将通过政策扶持等行政手段,推动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随着国内环境服务需求的增加,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国家相关部门将通过政策扶持等行政手段,推动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微不足道的环境服务业正成为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这从环境服务业近年年均30%的增速中可见一斑,特别是随着《“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环境服务业正进入快速启动期。
 
      不过,由于起步晚、基数低,目前我国环境服务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比重仅约为20%,而欧美市场这一比重已经高达50%。“这个差距,正说明中国的环境服务业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表示,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环保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未来我国环境服务业占整个环保业的比重将不断提高。
 
      齐鲁证券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在新三板62只节能环保个股中,有49只是在2014年挂牌的,节能环保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呈井喷态势,而此前每年的挂牌数均未超过6只。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节能环保个股中,环境服务板块的业务营收增长最快,同比增幅高达192.5%。
 
      这仅仅是个开始。有市场机构预测,我国在未来20至30年内将迎来综合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高峰期,将会出现一大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环境服务机构。据保守估算,至今年末,中国环境服务业市场有望形成2500亿元的规模。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不断凸显的环境服务需求。近年来,众多涉及大气、水和土壤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一方面,敏感的投资者看到了潜在商机,另一方面,环保作为政策导向型产业,相关政策不明朗、实施细则缺乏等现状,也常让他们左右为难、犹豫不决。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等部门在去年4月启动了环境服务业试点,首批19家单位入选,其中不仅有辽宁、江苏等省级环保部门,永清环保、桑德投资等多家上市企业也名列其中。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一位官员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无论是近期《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的出台,还是去年启动的试点创新,根本目的在于打破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瓶颈,通过市场需求的释放和有效对接,形成推动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合力。
 
      转型下一站:环境综合服务商
 
      我国环境产业将进入基于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时期。除了技术集成、工程建设等基础能力外,环境综合服务商还要具备投融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尽管环保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但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仅靠传统手段与措施,已难以满足当前环境治理的需求了,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从最初的‘装备制造商’转向‘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商’,继而再逐步转向‘环境综合服务商’,环保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已十分清晰。”长期从事环保产业研究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高级工程师钟晓红表示,市场对于环境综合服务商的门槛较高,除要具备技术集成、工程建设、设施运营等基础能力外,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投融资能力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我国环保产业的转型序幕已经拉开——无论是大气治理还是污水处理,传统以污染点治理为主的设备制造市场正面临快速萎缩,而环境综合治理思路的确立,让综合服务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环保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副会长、清华大学环境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看来,环保要求的提高必然要求专业化分工,中国环境产业已进入了专业化的战略合作时代,这种合作不仅是在项目和企业的合作上,更是基于产业链的深入合作。
 
      按照《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正在开展的环保服务业试点,就将重点放在了治污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服务,以及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环境金融等领域的探索创新上。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通过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环保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以及横向联合,培育一批涵盖环境咨询、环保设备、工程设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能够提供高质量环保服务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环境服务骨干企业。
 
      “未来环境服务业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深度,一是宽度,这将成就中国数万亿环境产业市场的未来。”傅涛说。
 
      “蓝海”市场的新命题
 
      除了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常见环境问题,综合环境服务商在重金属污染防治、电子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方面大有可为。
 
      在业界,综合环境服务商被称为“全科医生”,它不仅要面对大气和水污染这样的“常见病”,还要面对更加棘手的“疑难杂症”以及各种潜在“病灶”。
 
      以PM2.5为例,对人体危害更大的,是附着在PM2.5上多达上千种的有害物质。在2014综合环境服务高端圆桌会议上,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李蕾表示,这些化学品污染是潜在的、长期的、可转移的,对于环境综合治理而言还是个新命题。
 
      除了上述有害化学品外,潜在的环境风险还存在于重金属污染防治、电子废弃物处理、饮用水源地布局等多个方面,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大规模商业应用,都存在诸多空白点。
 
      从环保部获悉,继水和大气之后,下一步我国将开展土壤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由于土壤治理的规模大、周期长、技术难等特点,国家用于土壤治理的投入或将高达十万亿元的规模。而在环境服务业中,涉及土壤治理的市场占比目前尚不到4%,提升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作为环境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节能服务市场,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通过节能服务来提升能源的效率,实际上就是减少了污染。”北京博锐尚格节能技术股份公司总经理江江对此体会颇深:过去讲节能,就是换个灯管或是局部改造;现在的节能,涵盖了企业各部门的系统性节能方案,越来越多的商家已开始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是个了不起的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非环保类企业对环境服务市场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甚至开始涉足相关的环境服务业务。去年12月,上市公司威远生化正式宣布更名为“新奥生态控股”,全面启动公司战略转型。公司董事长王玉锁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更名后的公司除进军清洁能源上游业务外,还将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向同行提供环境服务产品,以有效解决煤化工企业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样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中国环境服务市场的蓝海,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