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充电桩建设还差点啥?有效服务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2015-03-06 中国消费者报 2310
核心提示:如果电动汽车有一天出现问题了,那很有可能是充电带来的麻烦。笔者去年在深圳比亚迪采访时,一位从事电动汽车经营的业内人士如此吐槽。初听觉

“如果电动汽车有一天出现问题了,那很有可能是充电带来的麻烦。笔者去年在深圳比亚迪采访时,一位从事电动汽车经营的业内人士如此吐槽。初听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但仔细琢磨后不难发现,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销7.5万辆,同比增长6倍多,但公共充电桩建设计划的实施进度却难以跟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迅速增长。

目前,北京市新建成的1425个公用充电桩,主要分布在商超、写字楼、4S店、高速公路服务区、高校、科技园区等。但经过调查发现,大多充电桩少人问津,居高不下的建设成本和全面规划的缺失,成为公共充电桩发展的阻力,这也给新能源车主带来诸多不便。

北京在进一步落实充电桩普及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闲置的尴尬境地。

北京不少公共充电桩成摆设

2月底,笔者在位于马连道的路面停车场看到,国家电网新建的10多个充电桩已经建成,虽然所有充电桩均处于开启状态,但只有1个充电桩在为电动汽车充电,一排原本给新能源汽车预留的车位早已被非新能源汽车占据,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停车场。

“平时来这里为电动汽车充电的车辆并不是很多,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会稍多些,停车位本来就不够,总不能让这些车位每天都空着”。一位停车管理员对笔者说道。

当笔者在万通地下停车场询问停车场管理人员充电桩位置时,则被告知“没听说过”。对管理人员来说尚且如此,何况是前来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呢?

公共充电桩缘何成了摆设?

令笔者感到不解的是,不少新能源车主从未使用过公共充电桩,大多数人把原因归咎于“太不方便”。

家住白塔寺的车主刘先生,上班地点位于八角附近,他告诉笔者,自家和工作单位附近都没有充电桩,而上班沿途的一些停车场内虽然有充电桩,但自己不可能半途停下去充电,“感觉公共充电桩对自己没有带来任何便利”。

不少车主认为,如果公共充电桩的位置位于自家小区或工作地点1公里范围内,他们还能接受;超过1公里,用公共充电桩为车充电并不方便。

安装公共充电桩,意在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按照原先的计划,充电桩建设将会在北京市铺开,而实际过程中,却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即使在网上查询充电桩大体方位后,去实地寻找过程中也并不顺利。尤其是万通和金融街的地下停车场充电桩,更是在经过多方打听寻找下才能有幸得见“庐山真面目”。

一面是车主找不到充电桩,一面是大量充电桩长期闲置。公众对公共充电桩信息的知晓度不足和位置的隐蔽性,也是导致许多充电桩不被众人所知的主要原因。

充电桩建设不是抢地盘儿

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在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透露,目前北京市共有小型电动汽车约1万辆;有居民自用充电桩约1600个,分布在约1200个小区;公用充电桩约1500个,遍布188个充电点,其中近七成在五环以里。但笔者从相关车企和充电桩运营商处了解到,目前可实现对外开放使用的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按照规划,北京市到2015年将布局至少2000个以上的充电桩,而其他城市也在大步赶上,天津到今年年底要建成建设66个充、换电站和6700个充电桩,广州也要建设各类充电站105个,各类充电桩9970个。

然而,国家电网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工作会议上发布新充电设施计划时,就遭到网民“吐槽”——“不按照市场需求、只想着圈地,结果就是有车找不到充电桩和大量充电桩长期闲置。”

据了解,目前社会资本建一个4500瓦的慢充充电桩成本大约在4万至5万元。如果一个地方的充电桩,使用率仅为10%左右,再加上随后的维修、保养,以及人工成本,资金投入较大。合理的去规划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实验室主任、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林程教授此前公开表示,在电动汽车发展的初级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做好市场的跟踪、监控等前期工作,切忌匆忙上马、盲目投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有效服务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如何规划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充电桩数量是否满足新能源车主需求?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高朋此前表示,自2009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了约6600根充电桩及5座换电场站。事实上,这应该包括一些企业内部的充电桩,而这些充电桩作为普通车主有些是无法或不易进入的,剩下的那些充电桩又是否能真正满足电动车主的需求呢?

如果每个充电桩意味着对应一台车,因为电动车动辄要四五个小时左右的充电时间,这意味着这个充电桩如果一天不间断充电的话,也就能服务四五辆电动车,并且不可能所有的电动车排队等候充电,假设的24小时不间断充电也只是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

其次,现有布局是否合理?车主不可能把自己的车辆动辄放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充电桩去充电;反倒是车主们平时要上班、回家和消费场所才是最需要的位置,这才是车主们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最基本需求。否则,仅靠政策和补贴的推动想必永远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在路面充电桩比地下充电桩相对来说对于车主更方便,其建造的和真正停车场大体相同,“方便、好找”是它的专属特性,只是会面临着被“占位”的现象需要加强监管。

国家科技部 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曾谈道,各部门应该联手起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找出解决充电难问题的具体办法。基础设施建设不解决,电动车就难以往前走。

据悉,今年北京将在六环内建成平均服务半径为5公里的充电网,同时市发改委还公布了“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分布图”。如此大张旗鼓为新能源车推广铺设便利条件是好事,但只有解决好充电桩合理布局的问题,才能避免一边忙建设,一边却收效甚微的情况出现。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