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新首钢”逆市飘红

2015-03-19    来源:北京日报
0
[ 导读 ]: 作为我国首个临海靠港的千万吨级钢铁企业,首钢京唐一期项目设计年产铁898万吨、钢970万吨、钢材913万吨,于2010年6月全面竣工投产。在经历几年摸索后,各个工序环节均已达产达效,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钢铁企业。

经历了“从山到海”的历史性迁移,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首钢京唐”)去年整体实现了扭亏为盈的根本转变。记者日前从首钢集团获悉,2014年,在我国钢铁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首钢京唐实现历史性突破,继去年五月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后,去年全年实现盈利1.23亿元,利润比上年提升14.2亿元。

面对全球钢铁行业普遍不振的严峻形势,竣工投产还不满5年的首钢京唐,是如何做到逆市飘红的?

超过60个新产品护航“新首钢”

作为我国首个临海靠港的千万吨级钢铁企业,首钢京唐一期项目设计年产铁898万吨、钢970万吨、钢材913万吨,于2010年6月全面竣工投产。在经历几年摸索后,各个工序环节均已达产达效,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钢铁企业。

高端化、系列化的产品发展趋势,为扭亏为盈奠定了基础。

在首钢京唐冷轧厂,一卷卷光洁锃亮的冷轧板整齐地摆放在成品区。家电板供应到海尔、美的、格力等多家知名家电企业;冷轧高档汽车板已打入欧洲著名车企;镀锡板进入奥瑞金、中粮包装等国内知名制罐企业。拳头产品汽车顶板延展接近2米,为目前国内最宽品种,全国只有首钢京唐能够出产,这一产品已经打入北汽现代、北汽福田、长安福特、上海通用等汽车企业……

一系列由首钢京唐研发生产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钢材,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不断改写着公司的利润额。

“首钢京唐的产品创新已进入加速阶段。”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顾章飞说,仅2014年,企业新增产品就达60多个,成功开发了国内最高级别轮辋用钢,实现超载重卡专用轮辐钢的系列化开发;开展供中石油X90大口径钢管小批量试制;汽车板方面开发出含磷高强、烘烤硬化、高强度IF钢等系列产品;镀锡板领域则开发出了“红牛”专用食品

包装用钢。

19个攻关组狠抠细节降成本

在上千平方米的生产区里,一支由10多名员工组成的攻关组,每天都在努力缩短盈利的“最后一公里”。

钢铁料的消耗,在生产原料总用量中占了90%以上,是绝对的成本“大头儿”,炼钢部攻关组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合理控制特殊工艺炼钢的比例。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样本测量及分析,炼钢部攻关组总结出来了一套“秘笈”,听起来似乎很简单:提高废钢入炉比例,提高“留渣炼钢”的比例,减少渣全铁含量。

比如,一个炼钢包中一般有近百吨钢,平时生产中一般会有几百公斤乃至几千公斤的余钢。而将这些余钢倒入下一包钢水,放进下一次的生产中,就可以节约不少成本。别看余钢在钢包中只占很微小的比例,但这一个举措,收到的是一连串的增效作用:利用了余钢,减少了内部废钢的吊装和倒运,运输费用也由此降低。

这样一来,首钢京唐自产废钢的回收成本降到了24.29元/吨,比计划降低8.23元/吨,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三成以上。

在首钢京唐,像这样的扭亏增效项目攻关组一共有19个,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这19个攻关组紧紧卡着日常生产管控,将节省变成增效的动力。

焦化部配煤攻关组探索出“除尘灰回配炼焦技术”,将环保处置环节剩下的除尘灰重新利用起来炼焦,每月可节省6700吨煤。

供应部利用波段采购、降低库存、提升进口矿港口接卸效率等方法,去年前10个月就降低国内原燃料采购成本7614万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降成本任务的152%。

“在过去一年中,各攻关组铆足了劲,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降低成本的细节。”顾章飞说,正是成本这条“生命线”,促使首钢京唐扭亏为盈。

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每天中午,京西首钢老厂区内定点发往河北曹妃甸和迁安的班车,都会在厂东门附近发车。人群中,去往河北曹妃甸首钢京唐钢厂的职工最好认:一手夹着公文包,一手拉着装满果蔬的推车——老首钢人到首钢京唐上班后,为减少路途奔波,早已习惯了每周“在河北上五天、回北京休两天”的作息制度。

从石景山到曹妃甸,首钢京唐这场“从山到海”的搬迁,不仅实现了首钢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的调整,更迎来了生产模式的更新换代。

铁矿石从港口上岸后,直接经由皮带传送,进入炼铁工序——这个临海靠港的钢铁企业,有着与众不同的生产流程。依托曹妃甸深水大港的优势,首钢京唐进口铁矿石每吨可以节约运费50元至100元,而运往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产品又可以每吨节约几十元运费。这一进一出,和内陆钢铁企业相比,每年仅运费就省下了10亿多元。

首钢京唐的循环能力更是老钢企难以企及的。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焦煤、高炉煤气、转炉煤气都会用来发电,这部分废气产生的电力占整个公司用电的43%。厂区内,海水淡化设备日产5万吨,企业生产用水中一半的淡水来自海水淡化,成本便宜了三分之一。

近年来,首钢京唐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是逐步凸显。

而今,首钢京唐的8500多名职工中,近4000名是吸纳河北当地就业,还创造了近1.2万个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位。

去年5月,来自北京的李雁雁和李嘉在京举办了婚礼。这对小夫妻2008年共同进入首钢京唐,六年下来,他们不仅把婚期定在了公司首次扭亏为盈的喜悦时刻,还在曹妃甸买了房,在河北安下了自己的小家。

“我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受益者。首钢京唐在曹妃甸找到了最佳的发展环境,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中国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的梦工厂。”婚礼上,这对小夫妻说出了几代首钢人的心里话。

 
关键词: 逆市飘红 首钢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