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电能替代是绿色经济强引擎

   2015-05-13 中国能源报 1790
核心提示: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电能替代已经成为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关资料显示,电能的使用效能达80-90%,比煤气、天然气高30%左右。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电能替代已经成为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关资料显示,电能的使用效能达80-90%,比煤气、天然气高30%左右。据估算,电力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那么全社会的能源效率就会提高4个百分点。

国家电网公司自2013年8月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工作以来,注重结合实际,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广以电动汽车、热泵、电排灌、电窑炉、电炊具等为代表的一批技术上可行、经济性好、替代潜力较大的用电设备,同时结合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分阶段、有步骤地全面实施,充分发挥电能清洁、环保、高效的优越性,推进节能减排,缓解城市雾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安全、高效、清洁发展。这一工作的实施,无疑将开启中国能源消费的新模式,铸就经济新常态。

不过也应该看到,电能替代在具体的实施推进中,面临着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广泛响应以及技术支撑不足、特高压和配电网建设亟待提速等各种复杂问题。今后,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新《环保法》的实施,电能替代也具备了深入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法制基础。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电能替代已在电动汽车、热泵、电排灌、电窑炉、电炊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电能替代更需要进一步因地制宜,不断拓展其广度、厚度和深度,探索创新项目的运作机制。

首先,电能替代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港口岸电、碳晶电采暖、纳米微晶储热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用电成本,也为实施电能替代提供了更多选择。据悉,今年国网电能替代工作除了着力巩固扩大电窑炉、热泵等成熟项目的实施范围外,还将在港口地区推广岸电替代,对居民区、学校等用户推广碳晶、电热膜、发热电缆等技术,进一步拓宽新技术的应用领域。

其次,对电能替代的支持来自于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的偏远地区,所发电力当地无法消纳,而这些基地与东中部地区相距甚远,缺乏坚强有力的联网通道,这成为制约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因素。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背景,特高压和配电网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实施可再生能源并网的一系列促进机制和发展战略,就会使得电能替代战略有更大的低碳经济效果。

电能替代向更深度延伸还更多地依赖于机制创新。比如建立电能替代配套电网项目的协同机制;借鉴分布式电源、充换电设施等项目资金支持模式以及创新电能替代配套电网项目投资渠道等。对此,江苏电力明确出台了客户实施电能替代项目引起的配套电网改造支持和接入电网工程优惠等措施,降低了客户初期投入,提高了实施电能替代积极性。

由此可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发挥电网企业在推动电能替代中的重要作用外,还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及完善的机制、体制、政策来支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建设美丽中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过程中,落实“以电代油、以电代煤、电从远方来”的发展战略,必能取得丰硕成果,一条清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终将铺就。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