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李克强拉美之行前瞻:水电站、特高压之后呢?

2015-05-15    来源:新华网
0
[ 导读 ]: 当前,中拉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各领域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李克强总理此访将继续增进中拉政治互信,深化双方互利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为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添新动力。

增互信 谋互利 促互鉴——李克强总理拉美之行前瞻

遥远的拉美,再一次迎来“中国时刻”。

5月18日至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进行正式访问。

这是继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拉美后,中国对拉美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当前,中拉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各领域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李克强总理此访将继续增进中拉政治互信,深化双方互利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为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添新动力。

增互信——构建命运共同体

虽然分处南北两半球,但千山万水阻碍不了中国与拉美追求合作共赢的步伐。

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使中拉关系迈上新台阶,访问期间确立的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和“1+3+6”务实合作框架,完善了中拉合作的顶层设计。今年初,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双方整体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

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拉美四国,不仅是中拉高层密切交往的延续,也反映出拉美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哥伦比亚洛萨诺大学亚太中心研究主任恩里克˙波萨达认为,习主席去年的拉美之行,全面推动了中拉各领域务实合作,如今不到一年时间,李总理又将访问拉美,再次表明了中国与拉美发展关系的决心。

中国与拉美携手同行、深化合作恰逢其时。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使拉美搭上了中国的“经济快车”。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曾指出,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拉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吴洪英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拉美经济遇到一些困难,目前在进行产业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点,他们迫切希望与中国合作,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技术,而中国也需要拉美的原材料和市场。”

谋互利——开启合作新模式

如何把双方谋求发展的共同需要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务实成果,是摆在中国和拉美国家面前的课题。

在上月召开的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用装备和产能合作结缘世界。在李克强总理近两年的外交活动中,产能合作成为关键词。

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成为实现中国和世界经济更高层次融合的重要举措。事实证明,拉美是中国推进装备制造和产能合作的潜在伙伴。中国拥有质优价廉的装备和富余产能,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拉美国家现阶段的目标,但资金缺口巨大。

吴洪英认为,李克强总理此访,必将给中拉经贸合作增加新动力,“拉美国家都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欢迎来自中国的先进的技术产业,例如铁路、水电站等”。

近些年,巴西经济增速下滑,巴西政府从2013年开始推行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改造计划。巴西中国企业家委员会执行秘书茱莉亚˙莱切说,巴西希望此访能够促成更多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拉美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但长期以来,双方贸易模式以大宗商品进出口为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中国市场对拉美原材料需求下降,使拉美出口收入减少,开展装备制造和产能合作,可以促进中拉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给双方都带来利益。

促互鉴——为友谊添砖加瓦

玛雅文明、桑巴热舞、咖啡文化……拉美的异域风情,吸引着中国人,而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也激起了拉美人的兴趣。

近些年,中国的“拉美热”和拉美的“中国热”持续升温,双方在人文领域的交流精彩纷呈。例如,中国已在拉美建立35所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拉美人对学习汉语产生浓厚兴趣……

李克强总理在此访中将广泛接触拉美各界人士,出席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以增进双方民众之间的了解。无论是出席中国—拉美人文交流研讨会,还是参加中拉文明互鉴系列活动,李总理此访都将为促进中拉人文交流添砖加瓦。

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秘方院长邓如朋表示,李克强总理的访问会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加强中拉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而秘鲁汉学家吉列尔莫˙达尼诺希望,文化交流能够成为中秘领导人会谈中的重要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拉美是新兴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区。相似的历史际遇,共同的梦想追求,让中拉成为彼此的良师益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吴长胜说:“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治疗大城市病……拉美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而中国的发展成就,也为正在探索自身发展模式的拉美,增强了信心,提供了思路。”

打造中拉合作全面提质升级的“引擎”——李克强总理首次拉美之行前瞻

(记者 郝亚琳、侯丽军、崔文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四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担任总理以后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首次访问。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增速减缓的拉美经济,加速发展中的中拉关系如何找到新的动力备受关注。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中拉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也有利于中拉合作的提质升级和均衡发展。李克强此访既是落实双方已有的合作共识,更是继续深挖合作潜力,将为中拉合作全面提质升级打造强大“引擎”。

提质升级为经贸合作拓展新空间

据介绍,此访的每一站,双方都会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既包括矿产、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也涉及金融、科技、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领域。

以巴西为例,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和投资已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曾购买过巴西的飞机,中国出口巴西的电动车组和地铁列车为2014年世界杯提供便捷运输服务。巴西还是美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过去中拉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方面需求会有所下降,而拉美国家也希望中国的进口更多元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中拉贸易结构的调整,使双方的经贸合作更均衡发展。”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说。

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中拉贸易额达到2636亿美元,并且呈上升态势,双边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此访的四个国家是拉美的重要国家,也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2014年,中国与四国的贸易占中拉贸易总额的57%。

今年年初举行的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拉提出力争10年内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双方投资存量达到至少2500亿美元,共同努力促进双向贸易增长和平衡互利发展。

“我们希望双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开拓市场,也希望拉美企业能把握机遇,认真研究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变化趋势,通过参加各类展会,加大贸易促进的力度。”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说。

产能合作为互利共赢开辟新渠道

据介绍,李克强访问期间,双方将本着互信、互利、互鉴的原则,重点探讨在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建设、经济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培训、金融支持等领域的合作。

李克强还将参观在巴西举行的装备制造业合作成果展;与在秘鲁的中资企业座谈,了解中资企业的经营现状,推动双方扩大投资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问题专家陈凤英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对双方是互利双赢。拉美地域广袤、资源丰富,中国企业带去了拉美需要的质优价廉的技术和装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合作、制造业、电商、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从奥运地铁到特高压输电项目,从水电站到两洋铁路,产能合作成为中拉合作新的增长点。

截至2014年底,中国累计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新签工程承包额超过了1100亿美元,实际完成的达到了676亿美元,项目涉及天然气、管道、电站、公路、港口、住房、通讯、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

“中拉产能合作不仅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当地社会发展,造福了民众。”中国前驻乌拉圭、委内瑞拉大使王珍说,“在委内瑞拉,中国修建的输水管道、铁路、桥梁、公共设施、农业灌溉设施等,都在委内瑞拉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文交流为全面合作注入新内涵

“尽管中拉相距遥远,但双方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源自两个大陆的文化相通。”王珍说。

拉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拉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民众餐桌上的土豆、玉米,书架上马尔克斯、聂鲁达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近些年来,莫言、麦家、刘震云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西文,在拉美市场热销。

据介绍,此访中,李克强将出席中国-拉美人文交流研讨会等人文交流活动,双方也将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

“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的提出意味着双方在发展传统经贸关系的同时,还将在政治、社会、军队、人文等方面进行交流。未来在推进中拉人文交流方面,顶层设计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徐世澄说。

此前,中方已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以及400个在职硕士研究生名额,邀请1000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党领导人赴华访问交流。

外交部副部长王超表示,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问拉美四国,对进一步深化中国同拉美国家政治互信、提升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水平、加强双方人文交往和传统友谊,开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压 之后 水电 前瞻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