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走出去”成钢铁业发展共识

2015-05-21    来源: 新华网
0
[ 导读 ]: “目前我国钢铁市场需求增长弱化,行业流通集约化程度低,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风险日益加大,企业基于稳定预期的经营思维受到挑战。”在谈到中国钢铁行业整体形势时,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物流促进处处长张祥这样描述。

我国一年粗钢产量在8亿吨左右,但产能却高达12.5亿吨,产能利用率仅有65.8%;不仅如此,未来我国本土市场对于钢材需求还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怎么办?在20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企业家年会上,与会人士达成的一个共识是“走出去”。

“目前我国钢铁市场需求增长弱化,行业流通集约化程度低,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风险日益加大,企业基于稳定预期的经营思维受到挑战。”在谈到中国钢铁行业整体形势时,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物流促进处处长张祥这样描述。

“产能过剩态势相当严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分析说,眼下不仅是原本意义上的普通产品过剩,汽车板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也已经过剩;不仅是主要市场过剩,偏远区域市场也出现过剩,尤其是新疆,目前钢价是全国最低,产能利用率才40%多。

更为严峻的是,过剩状况还可能随着国内市场需求下滑进一步加剧。山东泰山钢铁集团副总经理陈培敦引述数据说,2015年起我国粗钢消费量将逐渐下降,预计到2020年粗钢消费量7亿吨,2025年进一步缩减为6.5亿吨,未来十年我国钢铁业将难以摆脱产能过剩。

在与会人士的商讨中,“走出去”成为消化产能的一个出路。事实上,一些钢铁企业已经看到前景并开始行动。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钢材出口达9378万吨,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到亚洲国家的钢材达6318万吨,占67.4%。

不过,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钢铁业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还要立足国内。张祥以钢铁流通为例说,钢铁流通集约化程度低、成本高影响企业利润,如果我国钢铁流通费用率达到日本水平,每年可以降低物流成本2000亿元。

一些钢铁企业在行动。河北敬业集团总经理李慧明告诉记者,该集团正在从成本控制、高产低耗、品种结构上下功夫,力求做大物流降低成本,同时利用钢铁平台开拓非钢业务等,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 共识 发展 钢铁业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