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山西晋城:国际花园城市的节水帐

2015-05-22    来源:黄河新闻网
0
[ 导读 ]:引进国际先进高压变频供水系统,从源头把控,发多少电抽多少水;建成废水综合处理站,回收利用污水;改造锅炉底渣干除渣方式,由水力除渣改为干式除渣……阳城电厂年节约水资源144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1853万元。

引进国际先进高压变频供水系统,从源头把控,发多少电抽多少水;建成废水综合处理站,回收利用污水;改造锅炉底渣干除渣方式,由水力除渣改为干式除渣……阳城电厂年节约水资源144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1853万元。

丹河流域曾是污染大户,水资源受到严重威胁。2006年起,晋城市经过多年努力,总投资1.2亿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丹河人工湿地。目前,该湿地日处理污水8万吨,年处理污水2880万吨,每年可削减氨氮540余吨,化学需氧量2000余吨。

六县(市、区)全力完善基础性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作,目前,全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规模12万立方米/日,回用水规模5万立方米/日。

……

盘点这一条条创新的举措,一个个可喜的数字,还有这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巨大能量,可以看出,国际花园城市——晋城的节水账目可谓是算的明白、算的精细。

晋城,太行山南麓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沁河、丹河蜿蜒流淌,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24毫米,水资源总量13.17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为7.13亿立方米,现已开发利用4.5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26立方米,与全省人均381立方米及周边省市相比,属华北相对富水区。然而,受限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大量的水资源并没有直接停留在晋城,全市工程性缺水现象严重。

2008年,晋城市正式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多年来,该市围绕“充分利用矿坑水、鼓励使用再生水、合理配置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的节水思路,以采煤排水利用及煤化工、火电等产业为重点,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模式。

分解责任抓落实

成立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委员会,由市政府领导牵头,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义务;全市上下相继组建水务局与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完成水务一体化改革,从水源开发、供水、节水、排污、防洪、中水回用一条龙管理;建立节水考核制度,把有关节水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节水工作的政府行为;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工作,为节水工作定目标、定任务、定奖惩,实行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节水考核体系。

细化制度强管理

积极出台《晋城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加强水资源管理;根据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特种行业用水等不同用途,实行差别水价和超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按照取水类型和取水用途,对限制类企业或企业中限制类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及装备部分取用水实行差别水资源费征收;依法对取水企业和用户征缴水资源费,做到应收尽收。

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将年度用水计划进行层层分解,明确市、县、用水户三级及工业企业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和地下水压采量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201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指标6.2%,实际完成8.5%,地下水压采量指标1500万立方米,实际完成1575万立方米);建立节水设施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及排污许可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使取水许可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有机结合;加强水资源论证,依法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严格控制用水量大的新建项目,鼓励和支持低耗水、低排放和高效益项目,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强化用水计量设施管理,按计划、分步骤配套建设工业和生活用水计量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一户一表;严格水资源保护,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一票否决制,设立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严格自备水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一井一表一证”;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安装用水计量远程监控设备,为全市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创新技术提效率

农业领域,探索大田喷灌、山地果园滴灌、蔬菜大棚微灌和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重点推广农业节水喷、滴灌技术和旱作农业生物覆盖技术;开展农业节水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城区司徒、阳城县北音、泽州县巴公双峰山、高平市原村、高平市侯庄、东韩雨水集蓄示范园区等农业节水示范工程;编制膜下滴灌五年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发展膜下滴灌面积3万亩。

工业领域,鼓励用水户采用水量小、污染少的工艺、设备和技术;积极推进循环型、节水型示范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加强煤、电、化工企业节水改造和矿坑水回用技术。

城乡生活节水领域,大力推广节水器具、智能水表、超声波流量计等先进计量设施,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2014至2015年,全市共启动50家公共机构进行节水改造。截止目前,全市城市管网平均漏损率降到15%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户装表率达到90%以上);建设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和取水许可与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全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优化配置保发展

根据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工业布局现状,规划建设“井”字型骨干大水网,通过河库连通工程,形成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安全供水体系,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晋城市的大水网建设主要包括骨干水源工程和管网工程,共规划46处,其中已建7处,续建3处,新建36处。主要建设时间为2013年-2020年,预计总投资约52亿元。大水网工程建成后,正常年份总供水能力可达到8亿立方米,较现状增加3亿立方米,并与六县(市、区)的县域水网全部连接,贯通“一区六园”工业园区,地表水得到高效利用,地下水实现止降回升,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保障得到明显提升,实现“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多年来,晋城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供水体系正在逐步实现从点到面、从面到网、从调蓄能力到配置能力的提高,供水也正在逐步实现从“基本保障型”向“安全保证型”的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关键词: 城市 花园 国际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