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推动节能技术升级,助力能效标识制度

2015-06-09    来源:中国家电网
0
[ 导读 ]:2015年5月14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刚刚从美国华盛顿回到北京的办公室。

2015年5月14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刚刚从美国华盛顿回到北京的办公室。在她出席的全球能效论坛(EE Global)中,家电制造商如何通过推动政府政策以及其他计划和项目来推广高能效产品是重要的探讨内容之一。对于投身中国家电产业近三十年的姜风来说,“节能”有关的工作几乎贯穿了她全部的事业历程。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 姜风

因此,当与《电器》记者谈到过去十年间实施的能效标识制度时,姜风却将时间拉回到了二十年前。她说:“正是从二十年前推动冰箱节能技术发展开始,能效标识制度才有了实施的基础。十年过去了,家电不仅是能效标识制度的先锋,也是这一制度的目标主体。我希望能效标识制度能够伴随家电企业节能技术的进步,越走越好。”

为能效标识制度打下基础

自2005年3月1日以冰箱和空调为对象正式实施能效标识制度以来,截至2014年底共有33类产品纳入能效标识管理范围,其中14类为家电。对于能效标识制度来说,家电毫无疑问是过去十年来最重要的目标领域。

对此,姜风表示,家用电器是家用领域能耗最多的部分,这是能效标识制度首选家电的必然原因,同样也是二十年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就开始推动家电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能效标识制度正式实施之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已经从几个方面推动冰箱及空调的节能技术发展,为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姜风介绍,一方面,1995年开始,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就在冰箱行业内推动节能工作,支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相关机构的节能标准研究工作。1999年、2003年先后两版冰箱能效标准的修订为能效标识制度以冰箱为先锋实施奠定了基础。

第二方面,从1996年开始,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推动冰箱GEF环境基金项目,在2005年这一项目完成之际,中国冰箱产品平均能效系数从1999年的0.794降低到2005年的0.566,能效水平提升了28.7%,节能水平已经基本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

第三方面,现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前身为1999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家用制冷工业CFC/HCFC替代及节能技术国际交流会。关于冰箱、空调等家电耗能大户的节能技术发展,从那时起从未停歇。在能效标识制度实施之前,有关冰箱、空调的节能技术交流已经非常活跃,这为能效标识制度在设计阶段提供了支持。

姜风感慨道:“二十多年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一直在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能效标识制度在2005年正式实施,应该说水到渠成。”

十年磨合,寄望更远

十年前的3月,备受瞩目的中国能效标识制度正式实施。姜风回顾这一历程时表示:“能效标识制度实施的时间非常合适,如果提前,包括节能技术在内的很多环节还没有准备好;如果推后,那就错过了中国家电产业技术与规模飞速发展的最佳时机。所以,十年前,实施的正好。”

回顾十年,姜风表示,能效标识制度毫无疑问为中国节能事业发展、中国家电产业的节能技术进步、家电市场的消费引导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代表家电企业与能效标识制度的相关机构在一些观点上存在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能效标识制度实施十年来的正面作用非常明显,今后也将应该长期坚持实施下去。”

对于一项长期实施的制度,能效标识制度的第一个十年仅仅是个开始。姜风认为,为了能让这项制度具有长久的活力,未来逐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重要的。

姜风表示,能效标识依托于能效标准,如今纳入能效标识管理范围的家电已经非常多,今后将是以修订标准、优化管理的方向为主。因此,在修订能效标准的时候建议要充分考虑目标产品的综合性能,不能为了单纯追求能效指标而阻碍了产品升级的步伐。“完善的能耗指标要与消费者实际使用的情况接近,即将实施的新冰箱能效标准在这方面就已经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今后能效标识制度应更加重视消费指导。随着家电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负载越来越大,能效标识在换标、修订的时候应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进行消费者教育,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推动节能水平的提高。

展望未来,姜风表示:“第一个十年只是开始,今后中国家电协会也会通过技术路线图、技术大会、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继续推动家电节能技术的发展,为能效标识制度的长久实施助力。”

 
本文导航:
  • (1) 访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
关键词: 标识 制度 升级 节能 技术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