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志高格力较劲:空调互联网时代变脸前奏

   2015-06-16 中国网2820
核心提示: 格力与志高,两个品牌的交集怕是离不开成龙这个国人皆知的影星。一年前,成龙与格力分手,半年后又与志高签约,江湖恩怨就此种下。格力董明珠在去年末的内部讲话上,还时不时捎带上对志高怨愤。如今志高与成龙的组合已经成为空调产业的最大亮点。

2015年的空调行业,注定没有故事发生似乎都不行。早在半年前就较上劲的格力与志高,在市场上的表现令人诧异与惊呼。

格力与志高,两个品牌的交集怕是离不开成龙这个国人皆知的影星。一年前,成龙与格力分手,半年后又与志高签约,江湖恩怨就此种下。格力董明珠在去年末的内部讲话上,还时不时捎带上对志高怨愤。如今志高与成龙的组合已经成为空调产业的最大亮点。

格力增速意外放缓

在空调行业,格力爱面子的性格无人不晓。2013年,董明珠提出了五年再造一个格力的目标。她表示,要在2018年实现2000亿元的营收,营业额每年增加20%。自此以来,格力的增长就被业内盯上,但不论市场如何不看好,格力每每总是能够化险为夷,没人知道增长目标是怎样实现的。

比如,去年3季报出炉,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2.07%,距离格力宣布增长200亿达到年销售1400亿的目标相去甚远。如要在最后一个季度,还是在空调淡季完成全年1/3的销量,在业内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查阅经审计后的年报发现,实际格力电器营业收入1377.5亿元,向社会承诺的1400亿元相差22.5亿元的,严格说是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但格力却在对外宣传中始终坚称,完成营业总收入 1400.05 亿元。可见,爱面子的性格表露无遗。

这一惯例今年似乎要被打破。在6月1日举行的格力电器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首次坦诚,增长不是一个量化的指标,“每一年的增长有快有慢,今年的情况不会做承诺,但是说不定会有惊喜。”所谓不做承诺,与以往坚定的表述相比,似乎留下了完不成既定目标的空间。由此可见,格力空调在2015年增长遇到了巨大阻力,增速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成龙代言志高提速

自从2014年12月成龙成为志高的代言人后,格力与志高,两家原本在空调行业并“不对等”的竞争对手,却如今因为共同的品牌代言人,一下子在空调产业成为了一对“尖针对麦芒”的对手,难怪董明珠在炮轰同行时志高会首当其冲躺着中枪。

在成龙刚结束与格力的代言不久,就迅速成为志高品牌代言人这一举动背后,不仅发现曾经依靠“专业化”和“核心科技”成为空调龙头格力,正面临着已踏上“互联网智能风口”的志高空调,以“专业化”和“智能云核心科技”双轮驱动的正面冲击和挑战。

可以说志高成龙的代言背后,不只是这家专业空调产业20多年的企业厚积薄发。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属于空调业的互联网时代大幕已经拉开,而一个属于旧时代的大幕也正式开始合上。

空调行业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事实,2010年成龙出任格力代言人时,格力空调当年就取得42.6%增长。在成龙代言的四年间,格力空调营收从608亿元一路增长到1190亿元。目前志高空调借助牵手成龙,形成的品牌冲击力,加上志高云空调的魅力,实现高速发展并无悬念。

根第三方市场研究监测显示,2015年前五个月,志高空调在线上占比8.03%,迅速提升至行业前三。而在线下,受到V系列、云空调等高端空调占总体销售突破60%等力量拉动,志高空调在众多同行纷纷出现高达20%以上下跌背景下,零售量同比取得了增长7.2%好成绩,充分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转向高端的变化,成为空调行业向高端转型升级的标杆。

行业现象总是令人难以预测、琢磨,格力与志高一个“减速”和一个“加速”,形成了2015年的一个最大看点。虽说,志高在短期内不可能超越格力,但志高的勇于挑战的精神值得同行学习,这样国内空调产业才会被激活,避免形成垄断格局,促成良性竞争局面。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