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垃圾“前期分类”VS“后期处置” 究竟谁跟不上谁?

2015-07-02    来源:新快报
0
[ 导读 ]: 两则消息放在一起读,不免让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垃圾无处填埋”和“想处理垃圾而不得”的现象呢?答案自然指向了前端的垃圾分类工作。

昨日本埠媒体上两则有关垃圾处理的新闻引发市民关注:一则消息称,广州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兴丰填埋场日处理垃圾严重超标,今年5月时一度满场,垃圾差点无地填埋;另一则消息是,广州首座餐饮垃圾处理厂大田山处理厂过半设备闲置,没有垃圾可处理。

两则消息放在一起读,不免让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垃圾无处填埋”和“想处理垃圾而不得”的现象呢?答案自然指向了前端的垃圾分类工作。

据报道,越秀、天河、黄埔和番禺(小谷围街)试点餐饮垃圾“直收直运”方法,上述四地餐饮垃圾的“归宿”就是大田山处理厂,但进厂垃圾中有六七成都是“不合格垃圾”,比如瓜皮果壳这类“没法处理的”厨余垃圾,“最理想的处理材料是剩饭剩菜等熟食”,未达标的垃圾只能重新运回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

原来,我们日常分类中视为厨余垃圾的瓜皮果壳,竟是餐饮垃圾处理厂的“不合格垃圾”,并且大田山处理厂主要面向的是餐厅、机关团体单位等产生的餐饮垃圾,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集贸市场产生的有机易腐性垃圾,并不在大田山处理厂的范围之内。

那么问题就来了:之前一直动员市民做垃圾分类,分出的厨余垃圾究竟如何处理的?是不是“一锅烩”地被拉去了填埋场或焚烧厂?前端的垃圾分类和后期的垃圾处理究竟有没有真正实现对接?毕竟,大田山处理厂是“首个”餐饮垃圾处理厂,今年5月才结束试运营,那么之前呢,市民家中分类出的厨余垃圾去了哪里?

此前有关部门曾表示,随着多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将于2017年陆续投产,前端分类工作需加快步伐,与后端处理良好对接。但现在暴露出的问题似乎是,市民参与了多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但分出的垃圾,在这些项目投产前,根本无法被分类处理!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关方面会热衷于推行垃圾费随水费征收而放弃“按袋计量”收费方式,罔顾这种不加区别的收费方法会打击民众进行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意愿。这到底是“前端分类跟不上后端处置进度”,还是“后端处置设施跟不上前端分类”?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垃圾的后端处置,相关披露都是不够的,市民并不清楚,广州究竟有哪些机构在处理垃圾,处理的是哪里来的垃圾,日处理量有多大,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竞争是否充分和开放……这些问题,除了官方有限的披露之外,市民能了解到的信息极为有限,直到日前媒体的报道佐证了市民一直以来的担忧,即分类后的垃圾并没有得到妥当的分类处理。

如今,城管部门反复强调垃圾填埋场的不堪重负,以此来证明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紧迫性。

事实上,市民担心的不是垃圾焚烧技术,而是担忧垃圾焚烧不彻底时会生成污染物,这背后的问题核心正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做不好,以焚烧为主导的处理方式如何说服市民呢?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