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广州城中村电网改造三大难点:缺地 缺钱 缺配合

2015-07-02    来源:新快报
0
[ 导读 ]:城中村用电安全隐患多、频繁停电、电压低、用电紧张等问题,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什么原因导致广州城中村的用电出现如此多的问题?

城中村用电安全隐患多、频繁停电、电压低、用电紧张等问题,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什么原因导致广州城中村的用电出现如此多的问题?

城中村用电难大起底˙探因

城中村用电安全隐患多、频繁停电、电压低、用电紧张等问题,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什么原因导致广州城中村的用电出现如此多的问题?

近日,记者到广州市白云区、天河区等城中村较为集中的地区走访调查,其根源是城中村宅基地自建房迅速扩张、村里用电私拉乱接严重、小工厂、小作坊、商铺违规接入居民用电,严重挤占了普通居民的公用变压器资源等问题导致了城中村用电难。城中村电负荷飞速增长,引发配网公用变压器大量过载、设备频繁跳闸、线路私拉乱接严重等一系列供用电老大难问题。目前,广州市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但仍遇到很多阻力和问题,供电局不少基建项目无法按时投用。

用电频遇跳闸:用电增速远超新增配电设备负荷

上周,记者首先来到了居民投诉较多的白云区多个城中村调查,发现频繁跳闸多在晚上用电高峰期(19:00—24:00),有的地方甚至一天跳闸6次,给村民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为何频频跳闸?村民称供电不足。记者实地走访却发现,供电量不足是城中村的宅基地自建房无序发展所造成。在走访的6个城中村里,大多数新起和在建的宅基地楼在7层半以上。红星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民能赚钱不易,很多人靠自己建楼出租赚钱。白云、天河等地的宅基地自建房,7层半已成最低标准,10层、12层的也是层出不穷,一栋楼住几十户非常普遍。”据村民们介绍:“多建一层起码多住4户,每个月多收近万元租金,拆除违建则是‘雷声大雨点小’。”

据广州白云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劳务人员涌入广州工作和租房。部分城中村村民大肆改建、扩建住宅并用于出租,致使违章建筑大量出现。该负责人说:“对于城中村这块,国家及电力行业有关用电规范未能涵盖。按现行规范,城中村一栋居民楼作为单一产权人,只能作为单个居民用户申请用电,并按照4至6千瓦容量审批,而其实际用电负荷甚至超过100千瓦,远超标准。一栋楼房往往租给几十户人家住,另外一些小作坊、小商场也按居民用电标准报装,其用电负荷是普通居民用电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这些严重挤占了普通居民的公用变压器资源,导致供电企业为满足正常负荷需要而新增和改造的配电变压器资源变成了‘杯水车薪’。而这些情况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城中村。”因此由供电企业来投资建设配电设备及线路改造,已无法满足城中村用电需求。

私拉乱接电线:在其他线路搭线酿安全隐患

在记者走访调查时,发现城中村电线私拉乱接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光纤、电信和有线电视线路借电线来走线隐患多多。而不少小作坊和小商场也在堂而皇之地使用居民用电。

对此,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中村供电不足的另一原因就是私拉乱接、偷电转电。“广州市政府为了遏制城中村违法、违建行为,于2001年出台了《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2012年修订),要求供电、供水等部门在未经当地政府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向该建筑物供电、供水。这样造成了城中村超高建筑无法通过用电报装等正常渠道解决用电需求,而只能通过私拉乱接、偷电转电等非法手段来接电使用。”

据白云区某供电所的急修班负责人介绍,其他线路搭在电线上走线是非常危险的,一旦遇上下雨或者回南天,就可能发生短路跳闸,甚至引发火灾。据悉,广州供电局在政府组织的多次安全用电大检查和拆违行动中,发现这些情况比较普遍后,虽然实施对部分用户采取了停电和限电等措施,但收效甚微。

挤占公用资源:违规转供电影响电网发展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市供电局接收了农村电网所有街镇和村社的用电管理权,原村社用电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转供电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部分村社受利益驱使,在未经供电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向周边的工厂、商业和居民等用户供电,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还直接造成用电负荷无序发展、电网设备严重过载、停电频繁、高价转电等现象,严重损害了电网供电,也给城乡结合部违章建筑和非法工商企业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问题的影响延续至今,城中村有很多小工厂、作坊、公司、商铺是在使用居民的低压线路。一方面加剧了居民用电线路严重超载的情况,导致经常性跳闸停电;另一方面这些违章建筑和非法工商企业使用低价电费,无法带动供电设备的投资。小工厂对线路‘公变’改‘专变’ 缺乏动力,不愿投资和按专变付电费,电网完善改造工作难以开展。”

由于较大的“公改专”项目往往要数十万元投资,因此在记者调查采访中,依然看到不少完全可以“公改专”的工厂、作坊、商场和密集的超高出租房群,依然在使用普通居民的公用配电变压器资源。

我国电磁辐射标准比世卫组织标准还严格,但是部分居民抵触变电站建设致工程滞后。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居民对住家附近建设变电站持抵触态度,导致拟建变电站难产,成为广州电网改造最大瓶颈。

据广州市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建变电站难,近年来已有三成拟建变电站难产。今年该局计划在6月30日前投产8项迎峰度夏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共投产了广州中部电网优化等6项重点工程,已投产的电力工程有效增强了海珠地区、番禺中心城区、广州南站地区以及增城西部地区的电力供应能力,缓解了电网错峰压力,但仍有两项项目滞后。该负责人表示:“由于 220千伏木凯线、220千伏永福变电站2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滞后,供电通道出现了‘卡脖子’现象。受此影响,今年夏天白云、天河、越秀的用电负荷将受限,部分城区特别是云区中南部可能出现供电短缺现象。”

据广州白云供电局负责人介绍,阻拦施工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不满拆迁补偿、担心电磁辐射、担心风水不好。有的村民为了获得高额补偿,临时改建或搭建违建,提出不合理要求,并以此为由阻拦施工。实际上, 我国的电磁辐射标准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还严格。例如世卫的工频电场规定是5000伏/米,中国是4000伏/米。工频磁场方面,世卫是0.2毫特斯拉,中国是0.1毫特斯拉。广州的变电站,在围墙外就没有任何问题了,辐射值连手机都比不上,不会对人体有害。

可以看到,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电力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将无法破解,广州电力供应也将难以保障。

改造三大难点:缺地 缺钱 缺配合

虽然广州市目前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但仍遇到很多阻力和问题,供电局不少基建项目无法按时投用。其中,城中村电网改造三大难点就是:缺地、缺钱、缺村民配合。

缺地:配电设施难以“落地”

城中村供电不足,设备建设推进不快,缺地是关键原因之一,甚至配网规划都无法落地。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城中村依旧沿用了传统农村的管理方式,公共设施用地严重不足,特别是供电局作为供电配套建设主体,很难落实电房等供电设施的用地。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共有304个城中村,点多面广,占地面积约700余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0万。城中村在占广州市十分之一的面积里,住着三分之一的广州市人口,改造难度巨大。

此外,很多村民虽然希望能正常用电,却又不想配电设备靠近自家,甚至拒绝从自家房屋走线。而城中村电网改造,离不开用地,没有地,即便有资金扶持,有电网规划,也无济于事。

缺钱:部分人只想得利不愿出钱

虽然本次城中村电网改造,广州计划由市、区两级财政3年将安排约10亿元专项资金补贴城中村用电改造,但实际上采用的是三方出资,村里用户出资比例并不比政府低。在这种情况下,村里须要集资。如果增容的项目惠及的都是原本可以分红的村民,则可以由村委会出钱,实际从分红里扣,容易实现集资。如果增容的项目惠及不少外来住户,对于一些购买了村里房产却没有分红资格的住户,那么如何让这部分人出钱,问题就比较复杂。

城中村电网改造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然而城中村出租屋就性质而言属于经营性用电。出租屋业主缴纳的是最便宜的合表居民电价,并收取数目可观的租金,却未承担建设配套供电设施的责任,而是靠挤占公用资源获利。以出租房屋获利的村民利用公用资源投资建设满足出租屋的用电需求,无异于全民补贴出租屋业主,供电企业和城中村租户都是受害者。

在广州304个城中村,几乎都存在用电难问题,问题突出的区,往往违建情况非常严重,相关部门难以为如此多的城中村出全资改造。而且这么做会造成城中村用电无序发展,导致用电缺口不降反增。

缺配合:为谋私利阻挠改造施工

今夏,白云区因结构性缺电,要求企业分四档错峰供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该局计划在今年6月30日前投产的由于220千伏木凯线、220千伏永福变电站两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滞后,供电通道出现了“卡脖子”现象。而这个项目进度滞后,就是因为选址难和周边居民反对等因素。这种情况,在城中村电网改造中也时有发生。

在新快报记者采访调查时,发现城中村电网改造计划受到极少数村民的阻挠。除了不想配电设备靠近自家,甚至拒绝从自家房屋走线,有时村民之间的矛盾或是其他因素,也会导致电网改造项目被其绑架。部分村民甚至阻挠施工,或者阻止施工车辆进场进村,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有的项目甚至全程已经都建好了,却在某一段线路因个别村民阻挠而无法接线。

一系列用电改造政策出台

城中村用电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广州城中村用电安全隐患多、频繁停电、电压低、用电紧张等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随着城中村宅基地自建房迅速扩张,村里用电私拉乱接严重,小工厂、小作坊、商铺违规接入居民用电,严重挤占了普通居民的公用变压器资源。

新快报记者在走访多个城中村后发现,解决城中村用电问题,不仅是供电局一家的责任,还离不开各级政府特别是村委的支持。大量变压器过载、设备跳闸频繁、私拉乱接严重是城中村用电改造工作中的难题。经摸查,广州宅基地上的建筑数量有57万栋,保守估计以出租盈利为主的有15万栋。违章建筑超出了原来报装负荷的容量,造成“小马拉大车”或者“私拉乱接” 占用了公共电力设施资源,使公共电力设施超载运行,是部分城中村频繁停电的主要原因。虽然供电企业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解决城中村用电问题, 结果却是杯水车薪,基本上每新增一台公变就过载一台。

为此,2012至2014年,广州供电局共投入了约30亿元用于城中村用电改造,在2014年至2015年初,安排了约8400人次,与各属地区政府对接,对已确定的286条城中村进行全面摸查,编制完成286条城中村“一村一册”,明确解决每一个村用电问题的途径和主体。

2014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了《广州市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2014—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同年11月,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广州市水务局联合发文,明确了2013年2月28日及以前城中村建成投产的建筑,在可供电的条件下均可进行供电的报装,但不作为建筑物合法性证明。今年,广州市城建领导小组印发解决城中村用电问题的工作方案,市工信委、财政局发文,对城中村自筹资金建设台区的电力投资改造进行补贴。 2015年1月,广州市工信委联合广州供电局正式印发《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用电报装工作指引意见》,明确了“公改专”、“自筹资金建设台区”等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操作办法,为具体实施进行了指引。

2015年城中村安全整治工作被列为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其中用电安全整治也列为子项目。随着市政府一系列用电改造政策的出台,广州供电局针对广州市城中村供用电问题出台相关文件对城中村用电问题进行规范。

 
关键词: 难点 配合 三大 改造 广州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