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水环境治理剑指“末梢神经”

   2015-07-06 南充日报 2160
核心提示:7月2日,记者在阆中市解元乡东岭村看到,戴红袖标的“五乱”劝导员频繁“出巡”,碰见乱扔垃圾、庭院卫生不到位、生活垃圾没入垃圾池的都会上前劝导。“‘五乱’劝导队上岗两个月来,村子环境比过去好了不少。

村民随意倾倒的垃圾、畜禽排泄物、每日家里产生的生活污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是否处理得当,影响着四川嘉兴市小流域的水质。小流域作为水环境的“末梢神经”,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嘉陵江的水质。嘉兴市共有21条小流域,其中15条为嘉陵江支流。这些支流水污染治理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垃圾清运设施齐备 切断小流域污染源

7月2日,记者在阆中市解元乡东岭村看到,戴红袖标的“五乱”劝导员频繁“出巡”,碰见乱扔垃圾、庭院卫生不到位、生活垃圾没入垃圾池的都会上前劝导。“‘五乱’劝导队上岗两个月来,村子环境比过去好了不少。我们村不仅有劝导队,今年4月还修建了垃圾池,村民扔垃圾更规范了,还有人定时清理。”刚在垃圾池旁倒完垃圾的村民刘昌荣说,之前村里没有垃圾池,村民常把垃圾扔在家附近,埋起来或烧掉,形成了在家门前倒垃圾、扔塑料袋的不良习惯。这不仅影响村容村貌,对临近的构溪河水质也产生了恶劣影响。阆中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长期无人清理生活垃圾,污染物将随雨水冲入河流,众多乡镇污染物汇集在一起,会对构溪河水质带来巨大隐患。

自从与村委会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后,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就成了东岭村村民罗军每天必做的事。村里的垃圾池就设在罗军家对面不远处,以前,逢场天很多村民赶场路过,随手将垃圾丢在垃圾池旁,有的村民干脆把垃圾堆在道路旁,垃圾常常散落得到处都是。经过劝说无效后,罗军干脆自己将垃圾清扫干净倒入池中。“时间久了那些村民也不好意思随手乱扔了。看着村里环境变得干净起来,我心里也高兴。”

“虽然构溪河水质已常年达到Ⅱ类标准,但小流域治理不能松懈,正是配套了齐备的垃圾清运设施,村民转变了思想观念,才切断了小流域生活垃圾产生的源头。”阆中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外,林业部门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水务部门开展网箱取缔、河道整治,农业部门开展畜禽养殖整治,都对小流域治理产生了积极作用。

废弃物直排 群众举报严肃处理

“目前螺溪河部分河段水质为劣Ⅴ类水质,生活污水、沿河畜禽养殖、沿河酒厂和屠宰场是螺溪河的主要污染源。”7月3日,高坪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杜绝此类污染源直排入河,高坪区开通了专门的举报热线,接受群众举报。

位于高坪区东观镇1村的一家养猪场,就曾因向螺溪河偷排废弃物,被当地村民举报后受到严肃处理。“沿河畜禽养殖对河水水质影响大,以前螺溪河就因沿河畜禽养殖企业较多,废水废弃物直排入河,污染严重。现在水环境比过去有所好转,但要保护好水环境,养殖企业就必须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高坪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受群众举报后,他们立即到现场走访核实,发现该养殖企业确实存在偷排现象。“我们要求业主必须安装好沼气池、配备消纳地,对养猪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还田处理。”高坪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当天,记者随高坪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来到东观镇1村看到,经整治后的养猪场已配备有沼气池,沟渠内流淌着经处理后的清水。“全区已建有6个污水处理站,但有的乡镇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有的村民将生活污水直排螺溪河。今年我区将完成9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高坪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自2011年对螺溪河开展治理以来已投入1020万元,乡镇生活污水是螺溪河最大的污染源,今年高坪区除重点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外,还把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纳入城镇发展规划,沿河两岸集镇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对沿河两岸无相应治污设施的新建商品房不予竣工验收。

加大环保投入 21条小流域各有治理目标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目前嘉兴市小流域治理涉及21条河流,其中15条汇入嘉陵江,其余6条分别汇入渠江和流江河。“嘉陵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只有治理好小流域,嘉陵江的水质才有保障,所以将对这15条小流域进行重点整治。”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肥料、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全市小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嘉兴市小流域保护和治理压力大,全市共有21条小流域,其中属Ⅱ类水质有6条,属Ⅲ类水质有8条,属Ⅳ类水质有1条,属Ⅴ、劣Ⅴ类水质有6条。”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每条小流域各有治理目标,或完善垃圾转运设备设施,或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或督促已建成污水处理站的乡镇加强管理,或搬迁关停畜禽养殖场等。

“过去主要是环境保护让位经济发展,经济快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现在经济增长成果应适当反哺环境保护,逐步偿还环境历史欠账。”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加快顶层设计,根据各地环境容量、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等要素,制定流域、区域统一的环境治理标准、目标和任务。并改革中央、省环境治理资金的分配方式,摒弃“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资金分步实施,逐步解决流域、区域的环境问题,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益。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