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土地财政刺激PPP 摸石头过河何以“叫好且叫座”

2015-07-10    来源:人民网
0
[ 导读 ]: 地方政府融资难度越来越大,大大刺激了PPP模式的快速发展。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PPP而言,怎样合理防范风险、筛选民间资本、盘活项目资金、形成退出机制,是其今后能否健康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难度越来越大,大大刺激了PPP模式的快速发展。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PPP而言,怎样合理防范风险、筛选民间资本、盘活项目资金、形成退出机制,是其今后能否健康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土地财政刺激PPP 摸石头过河何以“叫好且叫座”

PPP模式是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基于合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配利润,共同防范风险,最终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

普华永道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披露的3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聚焦在能源基础设施、城市暖气热、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

“尽管目前PPP模式还处于探索期,有很多探讨性的模式,但很多模式的最终还款来源还是地方财政,结果仍会形成地方债。这与PPP的核心理念是不符的,不但经不起考验,也为日后审计、退出机制等埋下隐患。”在日前举行的“海绵城市及地下管廊PPP模式投资座谈会”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孔志峰研究员如是说。

孔志峰坦言,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债务受到严控、政府投融资平台被限制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这大大刺激了PPP模式的快速发展。但资本是逐利的,相关项目投资回报周期动辄十余年甚至几十年,让社会资本顾虑颇多。因此,必须形成既符合私人资本经济利益最大化、又符合公共财政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双赢机制,使PPP模式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融资模式,而是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营机制。

“简单讲,地方政府财力捉襟见肘,引入PPP机制,就是希望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引进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作,引进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在解决资金难题的同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有业内人士表示,PPP优势是转化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引入竞争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监督。目前,参与PPP模式的私人资本回报机制包括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用户付费三种。地方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进行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论证、支付义务管理、中期评估和最终绩效评价。

针对如何将政府债务转换成金融债和企业债、盘活项目资金,北京海绵城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栋以自身企业为例说道,在合作推动项目落地过程中,将原有建立在财政信用基础之上的地方债,转化为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金融债、商业债,把财政、金融、商业等工具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一套规范业务模式。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丰水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枯水期将蓄存的水“缓释”并加以利用。

孔志峰表示,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采取的也是PPP模式,除了地方财政直接投资和地方债投资外,通过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建立起来的金融债、商业债以及通过公司合作形成的PPP资金,能够共同支撑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此前,中国财政学会会长贾康表示,PPP模式应是个完整的生态链,目前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涉及法律体系不完善、投资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融资难、缺乏专业机构和人才、掩盖政府长期债务等问题。需要各个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营造发展环境。

“合理风险分配是PPP模式效益最大化的前提,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在制定举措时也要加强沟通,避免出现不搭的情况。”他说。

 

 
关键词: 节能 PPP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