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冶董事长总裁双辞职 疑为国资委业绩考核压力

2013-09-12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0
[ 导读 ]:在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安海轩眼中,中冶危机最大的原因在于主业不清,盲目扩张。
“目前中冶已经解决了国内的‘三座大山’,海外的问题也正在解决中,现在新管理层已经提出了清理不良资产,‘回归主业’的模式,中冶的经营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9月10日,中冶集团一位中层人士对记者说。

刚摆脱巨额亏损的中国中冶9月5日发布公告称,原公司董事长经天亮、总裁沈鹤庭双双辞职,两人职务由原副董事长国文清和原副总裁张兆祥接任。

通常情况,为保持公司稳定和业务连贯,董事长与总裁同时离职的情况,在央企中并不多见。
  
“这几年盲目的海外扩张使中冶陷入困境,国资委对于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压力很大,中冶同时更换董事长和总裁不排除有业绩方面的原因 。”一位行业内人士称。

“中国整个都在调结构,我们也在调转,中冶此前投资的海外资源项目,由于各种原因都进展不太顺利,上半年我们已经暂停了部分海外矿业项目,今后在海外资源投资上将严控风险,回归到工程承包的主业。”在8月30日召开的中国中冶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张兆祥表示。

了解到,在划转了国内几大亏损企业之后,下半年中冶集团的重心将放在处置海外亏损项目,包括对现有的境外资源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并对有些明显不会带来收益的矿产项目进行处置,包括出售股权引入其他合作者。

    回归主业

中冶老帅经天亮为著名银行家经叔平之子,曾历任煤炭工业部、国家能源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副司长,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今年已经68岁,已是超龄服役。

而接任者49岁的国文清则属少壮派人物, 2008年12月加盟中冶之前,曾担任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河北省港航管理局局长。

与老总裁沈鹤庭从基层上升的背景不同,新任总裁张兆祥主要走技术路线,从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工程师升至院长,2008年11月起任中国中冶副总裁。

而新帅接手的中冶正面临重重困境。

据中国中冶去年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净利润亏损69.5亿元,较2011的42.4亿净利润,同比减少263.82%。在国资委直管的央企中,属于继中远、中铝之后的第三大“亏损大户”。

不过,经过一番“割骨疗伤”,中国中冶今年上半年已实现“扭亏为盈”。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8亿元。

一位接近中国中冶的人士称,国文清去年8月上任中冶集团总经理以来就提出,要严防问题集中爆发把中冶击垮,同时对中冶所面临的难题也不能久拖不决。在企业发展方面,他的思路则是抓主业板块,扬长避短、区域的优势互补、新兴市场的开拓,构建中冶集团“回归主业”的盈利模式。
    
公司高层在年初的工作会上,国文清明确提出“要止血”,清理整顿亏损企业,“聚焦主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冶近期已经做出一些收缩业务战线的动作,并将重点放在了此前主要的“出血点”。

今年7月17日,在国务院派驻中冶集团监事会换届会上,时任中冶集团董事长经天亮在介绍中冶现状时曾表示,中冶集团已基本解决了“三座大山”问题。

所谓“三座大山”,分别指葫芦岛有色、中冶纸业和中冶恒通,“中冶恒通和中冶纸业分别由港中旅和中国诚通接盘,葫芦岛有色也已在进行破产重整,所以说‘三座大山’已经基本解决”。

此外,上半年中冶还坚决对所有的BT项目和垫资项目“刹车”。

经天亮在8月30日的业绩会上称,垫资虽然能提高销售额,但回款风险很大。今后中冶将专注工程总包和房地产等主业,提高经营效率。

“我们的总体原则是保矿权、控投资。”经天亮者说,对于现有的境外资产资源项目,将按照“重点推进项目,暂缓推进项目和资产处置项目,区别对待,分类实施”的原则,对于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已有项目,要积极快速的进行推进并投产,一些项目也会考虑到目前新的投资环境和条件,评估后也可能会放缓投资步伐。

解困海外

虽然对于中冶来说,目前依靠国资委的内部划转,基本搬除了国内巨亏的“三座大山”,但海外项目却没有这么容易解决。

由于连续两年因亏损被国资委降级的问责重压,以及前几年多个投资失误带来的“包袱”缠身,中国中冶扭亏之路异常艰辛,“理顺”海外资源矿产投资这笔账也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中冶在西澳大利亚有两个磁铁矿项目,一个是2008年投资37.73亿澳元(合约人民币249亿元)所收购的兰伯特角铁矿,另一个是通过受让中信泰富Sino Iron项目股权获得的20%权益。
    
这两个项目均步履维艰。

中冶购入兰伯特角铁矿项目几年来麻烦不断。由于基础设施缺失,巨资收购的兰伯特角铁矿项目迟迟未能正式启动。日前该项目纠纷已经提请新加坡仲裁中心进行裁决,中冶方面也被要求将8000万澳元尾款存入由争议双方共管的账户中。

而2009年开工的Sino铁矿项目则是成本不断追加。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在该项目上预计实现总收入43.57亿美元,预计总成本则高达49亿美元,合同损失约为31亿元人民币。

此外中冶集团、江西铜业2008年以43.9亿美元竞得的阿富汗艾娜克铜矿,被认为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第二大铜矿,但由于当地文物发掘以及居民搬迁等原因,该项目2009年开工后一直时断时续缓,进度严重低于预期。

面对高达500亿元高额债务,中冶正计划变卖手中资产“解困”。

从中冶内部人士处获悉,目前中冶正在积极寻找投资方,希望出售手中的澳大利亚兰伯特角铁矿控股权。

“公司希望寻求引入新的投资者,甚至也可以让出控股权。”一位内部人士说。

而对于艾娜克铜矿项目,两家中国企业已经提出希望签订新的条款,减少向阿富汗政府上交的特许使用权费,不必再兴建一座电厂和炼铜厂,并推迟铺设铁路。此外,由于阿富汗艾娜克项目因为面临经济性和安全性等诸多问题,目前中方正与阿方政府根据采矿合同就“安保措施”和“项目启动条件”等进行采矿合同修改的谈判。

在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安海轩眼中,中冶危机最大的原因在于主业不清,盲目扩张。
    
经天亮在今年8月30日最后一次以中国中冶董事长出席201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时坦言,中冶前几年在海外资源领域方面走得很艰难,交了很多学费,这个过程需要反思的很多,包括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前期都需要更为细致的了解,包括法律、税收、用工等。“这告诉我们,海外收购必须谨慎再谨慎。”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