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主论坛实录

2014-04-11    来源:中国化工报
0
[ 导读 ]: 我国石化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对此,在4月11~12日于北京召开的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业内专家总结分析了“十二五”以来石化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为行业的发展把脉问诊。
面对下行压力,行业何去何从?
   
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现场。


 
 
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现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集团。然而,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正面临着产业技术结构层次低下、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效率低下以及资源、环境制约的严峻挑战。那么,我国石化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对此,在4月11~12日于北京召开的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业内专家总结分析了“十二五”以来石化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为行业的发展把脉问诊。本报特将大会期间部分专家的观点精华加以整理,与读者分享。
 
  抓住全球石化结构调整机遇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勇武

  ●我国石化行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全球石化工业加快新一轮结构调整

  ●产能过剩损害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跃升

  “十二五”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缓慢,石化产品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内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由高速逐步向中高速转变。

  目前,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正在加快推进新一轮结构调整。一是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美国页岩气成功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石化产业竞争力格局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是发展重点加快向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等新兴战略领域转移,许多跨国公司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果断剥离传统业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三是绿色低碳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主要跨国公司普遍实施了责任关怀,危险化学品监管和行业自律进一步增强。对我国石化产业来说,新一轮全球结构调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国石化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全球已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传统产业产能普遍过剩,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化工产品仍依然赖进口。产能过剩造成生产力大量闲置,引发市场无序竞争,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甚至处于长期亏损、停产状态,严重损害了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石化产业的产能还在增加,随着大批新增产能释放,低层次同质化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扭转,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石油和化工全行业要抓住全球石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协同攻关,努力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跃升,开创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技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李寿生

  ●化工新材料是世界各国都在抢占的重要制高点

  ●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聚氨酯等方面取得世界领先

  ●今天跨国公司发展方向是我们明天的战略重点

  化工新材料特别是高分子化工新材料,是世界各国都在抢占的重要制高点,这是一个市场前景巨大、技术含量极高、产品附加值诱人的尖端领域,不少化工强国都集中力量在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电子化工新材料、农用化工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以及橡胶纤维黏合剂建筑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下功夫。

  从工信部制定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材料快速发展的前景: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预计超过25%,到2015年,全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

  “十二五” 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始终是石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从目前的发展看,我们有一批企业在技术上获得了突出进展,甚至取得了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聚氨酯、合成橡胶、有机氟、有机硅、高性能碳纤维、稀土化工新材料等方面取得领先。

  当然,我国化工新材料的发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高端材料、新领域化工材料、卫生级化工材料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拜耳新材料为例,目前,拜耳公司食品包装材料年销售额达到20亿欧元左右。而中国市场发展空间还要更大。展望未来10年,拜耳新材料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食品包装材料、绝热保温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电子纳米材料。

  世界化工产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今天化工跨国公司发展方向必然是我们明天发展的战略重点。
 
  优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 

 
 □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处长 蔡荣华

  ●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基地

  ●建设能源通道炼化工程

  ●实施优势企业挖潜改造

  ●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

  当前,全球石化产业进入深刻调整期,资源国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优势逐渐增强,美国等国家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市场竞争压力逐年增大。而从我国石化产业来看,主要产品生产能力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水平偏低,乙烯、芳烃产品对外依存度高,高端石化产品发展滞后。因此,我们必须优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制定好的政策措施。这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基地(沿海通道)

  在沿海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纵深广阔的孤岛、半岛、废弃盐田,科学布局新建石化产业基地,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大力发展大连长兴岛、江苏连云港、福建古雷、河北曹妃甸、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其中,浙江宁波、上海漕泾、广东惠州等区域已经在建。

  建设能源通道炼化工程(陆上通道)

  完善陆上能源进口通道配套石化项目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造面向东北亚、南亚、中亚的产业平台。

  其中,依托中俄原油管道,发挥对俄合作区优势,优化辽阳石化等企业原油资源配置,建设中俄合资天津炼化一体化工程;依托中缅原油管道,以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为契机,建设云南炼化一体化工程,推动西南石化产业布局,促进东盟及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产业合作;依托中哈原油管道,发挥面向中亚地区地缘优势,继续提升新疆石化产业发展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构建面向中亚的合作平台,深化产业对外合作。

  实施优势企业挖潜改造

  首先,推动在建工程建设。如中科炼化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乙烯项目、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扩建项目、惠州炼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等。对于这些项目,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综合施策,有序推进。

  其次,抓好现有企业挖潜改造,提高安全环保水平,实现规模化、一体化发展。依托茂名、九江、华北、辽阳、齐鲁、天津、安庆石化,实施炼化一体化改造扩建,建设芳烃装置;推动泉州石化、辽宁华锦等企业乙烯和芳烃改扩建工程;支持青岛炼油整合区域轻烃资源建设乙烯工程,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

  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

  除了以石油为原料的产业发展外,下一步还要关注煤化工的发展。现在石油供给紧张,自给率只有40%多,大量依靠进口,如果产业发展完全单纯利用原油,发展压力会很大。因此,应该利用现代煤化工,解决一部分乙烯和芳烃的平衡问题。

  发展煤化工,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首先还是要做好示范,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下一步也要考虑产业布局的问题。示范总是选择条件最好的地区,但产业布局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其重点在工程化、生态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探索清洁高效的现代煤化工发展途径。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化解产能过剩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孙伟善

  ●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市场竞争

  ●化解产能过剩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创造公平市场环境让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市场经济下,适当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根据国际经验,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1%~82%是衡量工业产能是否过剩的临界点,75%以下表明产能过剩严重,高于85%表示产能不足。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激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意识,促使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创新产品品种,增强产品性能,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但产能利用率过低,会导致生产力大量闲置,行业节能减排负担加重,企业经营困难。总的看,目前我国石化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既体现了行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又对行业未来发展敲响了警钟。

  化解产能过剩是周期性较长的一个过程,必须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制定好规则,搞好监管,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创造条件,让企业在统一市场中公平竞争,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防止产业结构调整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其中,政府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清理各地不合理的优惠条件,理顺土地、水、电、煤、气、运等资源要素价格,合理调节信贷资源的流向和价格,制定公正的税负标准,严格安全、环保要求,使企业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进行竞争。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让优秀的企业茁壮成长,让落后的企业自然地退出市场,最终使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流向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实现产能与需求的协调发展,减少产能过剩带来的资源浪费。
  实施四大战略提高竞争力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希宏

  ●差异化发展战略

  ●低原料成本战略

  ●高附加值产品战略

  ●绿色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中东北美原料价格优势明显,低成本产品冲击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过剩局面。此外,中东产业链条向下延伸,也对国内下游产品形成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国内石化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认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以下战略选择上下功夫:

  一是差异化发展战略。发展我们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产品,通过优势的工艺占领市场。

  二是低原料成本战略。对石油化工来说,强调炼油化工一体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炼油工艺如果只注重乙烯产品,只会使其成本增高,乙烯、丙烯原料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

  三是高附加值产品战略。技术合格、管理能力以及营销策略到位,才能实现高附加值产品战略。

  四是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是当前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讨论最多的话题。在煤化工中,无论是污水处理、二氧化碳排放,还是目前的水资源短缺等环境影响,给煤化工发展带来了不小压力,所以煤化工产业要考虑绿色发展。而石油化工本身也要考虑绿色发展,无论是产品、工艺还是污染治理都需要打通。  (文字由本报记者根据录音整理)
 


 在四月十一至十二日于北京召开的二○一四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与会议代表进行交流。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张育摄)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