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LED民用产品渗透率高达八成 Intertek深入解读市场

2015-08-10    来源:东方节能网
0
[ 导读 ]: 伴随产业技术提升和产品价格的下调、全球禁白政策持续发酵、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LED照明领需求开始领跑全球照明市场。

伴随产业技术提升和产品价格的下调、全球禁白政策持续发酵、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LED照明领需求开始领跑全球照明市场。在2015年广州国际照明展上,作为全球领先的质量和安全服务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携“LED产品一站式检测认证方案”服务亮相展会。在展会上,以Intertek全球照明战略总监Carl Bloomfield为首的技术专家组为现场客户解答疑问,并分析全球照明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主导针对消费性电子产品实施能源节约计划-能源之星。该计划为自愿性,能源之星标准通常比美国联邦标准节能20-30%。该计划后来又被、、日本、、及欧盟采纳。现在纳入此认证范围的产品已达30多类,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做得最多的是照明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知名国际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沉淀的品牌文化,其产品的质量更为可靠、售后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使用起来比较放心。而在,大多数灯具产品都是在美国之外制造,如中国、泰国、越南等。对于消费者不熟悉的外国品牌,如果具有经第三方检测公司认证的ENERGY STAR标识,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同样有保障,购买意愿增强。此外,购买带有能源标识的照明产品还可获得折扣或者从公共事业提供商获得相应补贴。因而,获得能源之星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产品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另外,从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更倾向于销售具有能源之星标识和有认证标识的产品。一是带标识的产品会比不带标识的产品售价高,利润会更好;二是带标识的产品可以体现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档次,彰显卖场的品质;三是批发商和零售商可以给相应有认证的产品买保险,一旦产品造成事故,有保险公司赔偿,降低损失。

ETL独特优势成就照明检测行业第一

能源之星测试必须由经美国国家实验室自愿认可组织或美国实验室认可协会授权的测试机构执行。而Intertek的ETL实验室同时是美国为数不多的能签发能源之星证书的实验室。

Intertek的ETL最早可以追溯到1896年,是由美国的灯泡发明家爱迪生创立,前身是爱迪生建立的灯泡测试局,后改名为电器实验室(ETL)。100多年来,ETL标志已经成为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安全标志。Intertek的ETL实验室立足美国本土,优化配置全球资源,在帮助LED企业产品进入市场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是其他非美国本土的实验室所无法比拟的。而且,Intertek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超过1,000个实验室和办公室,中国的本地实验室可以分别进行多个不同国家地区标准的安全、性能测试,简化了测试流程,有效缩短客户的合格产品通过检测进入市场的时间,最终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在产品的安全和能耗测试方面,ETL实验室的检测认证涵盖广泛,包括安全方面的美国ETL-us认证和c-ETL认证,能耗方面的能源之星、Lighting Facts、DOE、DLC,美国强制能耗要求的CEC、的NRCAN测试。

美国LED民用产品渗透率高达80% 行业细分更为明显

据Carl Bloomfield介绍,现在美国市场的LED民用产品渗透率高达80%。传统的白炽灯已踪迹难觅,基本看到的都是LED灯以及一部分节能灯。一方面是的大力推动,另一方面是技术提高、产业规模扩大、竞争加剧使LED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单只LED球泡灯价格的大幅下滑,以前一只白炽灯价格一美金,一只LED球泡灯却高达30美金,如今只需3美金。当价格差距不那么明显,后者又节能,而且还是一个新鲜的高科技产品,消费者更愿意去尝试LED灯。

通用照明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低,故而有不少封装厂商和照明厂商转而进攻其他细分领域,如工业照明和商业照明。Carl Bloomfield分析说,由于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内需要借助新技术推陈出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个厂商得到补贴的周期也相对较短,因而相对通用照明市场,工业照明和商业照明更容易和快速接受新品。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LED照明智能化势在必行

说到全球的新兴市场,Carl Bloomfield认为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以及中东的迪拜、阿布扎比这些地方的增速最快,潜力巨大。而对于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的北方帝国俄罗斯,虽然市场容量非常庞大,但由于其复杂的形势,该市场“非常具有挑战性”。

未来,LED照明产业一定会实现智能化。Carl表示,除了传统照明的功效外,未来的LED还将通过和智能控制系统的连接和互动,成为物联网的重要环节,为健康、安全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好的体验。

 
关键词: 降低能源消耗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