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解密】宜兴环保产业发展“新引擎”

2015-09-16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0
[ 导读 ]: 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宜兴环保产业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产学研合作便是特色之一。宜兴环科园产学研合作起步早、模式新,集聚效应强,成果转化快,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宜兴环保产业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产学研合作便是特色之一。宜兴环科园产学研合作起步早、模式新,集聚效应强,成果转化快,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本网将陆续推出环科园“产学研”系列报道,通过介绍产学研的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国际化合作成果以及环保电商,全方位解读具有宜兴特色的政产学研模式。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国内唯一环保产业特色的国家高新区,致力于深化创新驱动,构筑环保高地。宜兴市委常委、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打造中国环保第一园就必须集聚国内外尖端人才和技术,为此环科园始终坚持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上求创新、求突破。”多年来,宜兴环科园始终坚持探索具有宜兴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内,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和“682”创业计划,给予企业资本等要素重点扶持,建立“创业孵化、创新支持、融资服务”的科创型企业扶持体系,重点瞄准污泥处理、工业危废、脱硫脱硝、资源化等领域培育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打造一批细分市场“世界冠军”;对外,联合国内环境工程学科优势明显的高校院所在园区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促进高校优秀科研人才、先进科技成果向园区转移,真正把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竞争力的创新引领,实现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宜兴环科园围绕“水、声、气、固、仪”五大领域,以海纳百川之势,先后吸引了美国、日本、德国、芬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园投资合作,目前已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0多所大学院校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创新平台 引领环保产业向中高端进发

宜兴是全国闻名的“环保之乡”,环保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力大,通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1700多家环保企业、3000多家环保配套企业的环保产业集群,造就了10万名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其中环保专业研发人员8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20000多名,专业市场营销人员近万名,形成了以环保工程承包为龙头,以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以原辅材料及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完整产业链。其环保产品涉及六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其中水处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设备自我配套率高达98%,每年承接各类环保水处理工程3000多项,是中国环保企业最集中、产品最齐全、技术最密集的产业集聚区。

虽然产业基础雄厚,但是宜兴环保产业还存在“低小散”、竞争力不足等诸多瓶颈,打造产学研创新平台,是引领环保产业向中高端进发的重要手段。

宜兴环科园致力于打造环保技术研发平台,主动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交流,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载体,积极对接与园区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相匹配的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已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共建研究院,集聚高校的资源、技术优势,以环科园充分的政策、资金和市场推广的支持为保障,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模式,增强环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环保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环保产业竞争力。

图为朱旭峰主任与园区高层次人才交流。

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血液,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宜兴环科园努力建设环保人才教育培养平台。致力推进“科技创新计划”、“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建设了中宜环保学院、科技孵化园、人才公寓、创新创业园等一批人才培养载体,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吸引了国内环保领域上百名专家院士加盟宜兴环保创新。2013年10月,宜兴环科园邀请到国际水协主席格兰.戴格尔院士,成立宜兴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2014年9月,宜兴环科园与湖北理工学院合作共建了宜兴首所本科类环保专业大学——湖北理工学院宜兴工程学院。该学院旨在围绕产业发展培育实用型人才,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促进宜兴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宜兴环科园科技发展局副局长张立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自己的联合环保大学,整合全国先进的环保资源,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科技成果产业化 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创新,企业是最重要的主体。宜兴环科园注重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和创新团队对接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一批优质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其中,菲力集团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合作创建人民大学宜兴曝气技术研发中心,旨在建立中国曝气技术设备研制开发及低碳水环境循环研究的综合性科研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人民大学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凌志环保研发中心和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合作,并创建了重庆大学学生创新实习基地,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技术优势与生产制造优势的结合。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载天鸟高新省院士工作站建设,开展碳纤维新材料、新技术在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项目引进和研发,与院士团队建立共享、合理共用资源,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宜兴环科园还引荐兴海环保、利保科技等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进行了对接,并就建立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兴分中心达成协议。2015年11月,环科园企业优纳特机械将“牵手”江苏大学成立产学研基地,进一步推动环科园产学研合作的进程。

宜兴环科园面对环保产业未来发展需求,明确环保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从单一水处理为主,向气、声、固、仪和资源利用全面转型,园区创新“高地”效应日益显现。每年转化科技成果120多项,83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高新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累计拥有各类发明专利53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多。近三年中,园区130多家企业承担并实施了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5家企业承担了国家水专项,13家企业承担国家863项目,5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环境类支撑计划项目,23家企业承担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一批企业在环保技术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产学研国际化 加快宜兴环保走向世界

实施环保国际化、高端化战略是打造环保产业升级版的重要途径。国际化是产学研发展的前瞻方向,宜兴环科园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对接工作,推进产学研合作国际化进程。目前已与丹麦、芬兰、荷兰、德国、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瑞典建立了九大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并先后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新加坡工商总会、加拿大绿色中心、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商务处、欧盟气候知识创新协会(Climate-KIC)、环保部国际合作中心、省科技厅跨国技术交流中心等国内外组织机构建立了较好的合作网络,开拓了新的国际国内合作渠道。今年园区博大环保、新纪元环保、凌泰环保等众多环保企业与国外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宜兴环科园还与新加坡共同推进“中新水处理国际创新园”建设,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共建水处理合作体,与韩国共同推进“中韩环保产业园”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中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研究中心”建设,不断搭建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人才。今后,宜兴环科园还将搭建水概念厂等一批合作平台,集聚储备技术人才,引领国内国际环保产业发展。

产学研机制创新 实现环保资源在市场中的优化配置

前不久,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与无锡利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两联合加入“中宜环境医院”,“中宜环境医院”资源整合、综合治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立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中宜环境医院”合作联盟和创新成果利益分配机制是宜兴环科园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宜兴环科园积极整合资源,致力推动宜兴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区域竞争力。2013年优选首批20家当地骨干企业,组建了宜兴环保产业集团,通过联合抱团,以集团为平台、资本为纽带、资质为支撑,打造资质齐全、实力雄厚、能征善战的环保产业集团,同时加快吸收其他一批本地优质企业加盟,以领航全市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一个以集团为载体综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医院”迅速应运而生。目前,宜兴环科园利用产业技术上的优势,组织一批优质企业共同承担区域总包、流域治理等一些大工程,成为环保问题系统方案的解决者。同时,将在哈尔滨、伊犁等多个城市,着手组建“环境医院”分院,把环保专业市场拓展得更宽更广,努力在全国获得更多的总包市场。

今年3月下旬,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南京大学和环科园正在申报2011清洁水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水的可持续利用,构建小核心大网络格局,重点突破原有的机制体制,实现由高校资源集聚向市场实际应用的转变。此外,著名的“哈宜模式”也是产学研机制创新的成果。机制上的创新,促使环保资源在市场配置中发挥最大效应。

宜兴环科园科技发展局副局长张立说,其实国内很多地方、众多领域都在运用产学研模式,但是宜兴环科园的产学研模式有宜兴自己的特色,首先它是环保领域的产学研,专业性强,以产业为主,注重系统合作,并且汇聚了世界高端环保技术和一流环保人才。其次,产学研的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哈宜环保研究院的“一品一所一公司”以及中宜生态土研究院的“环保资源联盟”。今后,宜兴环科园将会以推进环保技术成果转化为目标,加快产学研进程。

 
关键词: 引擎 产业发展 环保 解密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