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赤峰松山区采用滴灌技术节水增粮成效显著

   2015-09-24 中国管道商务网1930
核心提示:仲秋时节,松山区安庆镇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过去种地没有滴灌做保障,每年要浇十次水,水费每亩100元左右,化肥每亩也要花去300元

仲秋时节,松山区安庆镇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过去种地没有滴灌做保障,每年要浇十次水,水费每亩100元左右,化肥每亩也要花去300元,还要用大量人工。实施节水滴灌后,每亩节水一半,水费少了一半,劳动力明显减少,产量却增加了许多。”该镇玉米种植大户申建喜估算着实施节水滴灌后带来的好处,不禁喜上眉梢。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松山区农业种植灌溉量大、化学肥料用量多,致使水土污染较为严重。走高效益、低耗能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关键所在。面对现实抉择,该区抢抓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良好机遇,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与水权改革、农业产业布局、土地规模流转、农田节水措施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农业节水发展的新机制,实现了群众用水、节水的良性循环,促成了由“耗水大户”向“节水先锋”的可喜转变。

该区岗子乡红庙子村作为纯山区村,无霜期比较短,村民靠天吃饭,全村玉米种植面积1200多亩,人均3亩,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村里700亩玉米采用了节水增粮膜下滴灌技术,每亩由财政投资1000元、群众以投工投劳的方式自筹100元。村主任王丽琴告诉记者:“这个全覆膜太好了,既能保水、保肥,还省工、省时、增产、增收,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地处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结合部的松山区十年九旱,水成为制约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一直以来都是区委、区政府关注的大事。自2000年开始,松山区的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已经形成了独特模式,为全区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2009年,该区大田滴灌多级地埋支管轮灌技术模式在当铺地满族乡石界庄村谷子种植中取得成功,当地的谷子产量从每亩15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

为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松山区从2011年开始引进玉米膜下滴灌项目,经过4年建设,累计完成膜下滴灌面积38.1万亩,总投资达13200万元。自实施节水增粮项目以来,农作物节水增效效果明显,亩均增粮20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700元以上。特别是在2012年秋旱和2013年春旱、秋旱中,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为松山区粮食产量连续两年亩产平均增收200公斤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成效显著,该区节水增粮行动工程项目被自治区评为“优质工程”,并荣获一等奖。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了松山区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高效节水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今,通过实施农田膜下滴灌技术,该区的灌溉定额已从200立方米减少到100立方米,每亩节约电费40至50元,并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收到了增产、增效、节水、节电、省时、省工的效果。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