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传感器市场规模巨大 我国产业技术受限

   2015-11-13 传感器专家网1360
核心提示:传感器份量虽小,但是传感器对很多行业的发展,重要程度无法言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15年版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

传感器份量虽小,但是传感器对很多行业的发展,重要程度无法言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15年版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该路线图涵盖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10大重点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领域的发展,大多与传感器技术息息相关,且传感器是共性关键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大力推进,作为信息获取单元的传感器技术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下面,我们来看三个全球及中国传感器市场发展具代表性的参考数字。

10%:未来五年全球传感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700余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产业门类基本齐全,敏感元件和传感器年总产量已超过20亿只,传感器产品达到10大类42小类、6000多个品种。近几年国内传感器市场一直持续增长,2014年产值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全球各类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市场将达1770亿美元。未来五年,全球所有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都将超过10%,属高增长行业。

3类传感器产品的市场规模最大

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王威伟说,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专用设备是我国传感器应用集中的四大领域。其中,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40%。按照国际分类标准看,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最大,传感器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21%、19%和14%。

我国传感器发展的5个优势区域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初步形成五个较集中的传感器产业区域:以上海、常州、南京为中心长三角,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主的珠三角,以高校为主的京津地区,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的东北地区,以郑州、武汉、太原为主的中部地区。特别是在力敏、光敏、磁敏和气敏等主要传感器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最后,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传感器产业技术层次和规模化发展仍较低。传感器应用绝大部分依赖国外厂商,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左右,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左右。为此,工信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传感器发展的政策及文件及支持措施。接下来,工信部各部门还将找准制约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包括各应用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思路、重点,提出进一步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