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俞庆解读电改文件:电力市场与售电侧的发展机遇

   2015-12-02 能源互联网2410
核心提示:随着电改6个配套文件的出台,电力体制改革终于加速,而随着电力市场的建设以及售电侧的开放,个人认为将会较大程度的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应用落地

随着电改6个配套文件的出台,电力体制改革终于加速,而随着电力市场的建设以及售电侧的开放,个人认为将会较大程度的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应用落地,具体分析如下:

一、电力系统对能源互联网理解

对于能源互联网,有不同角度和方式进行理解,比如里夫金以能源民主化为视角理解,互联网公司关注能源交易电子商务化,从电力系统角度,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三个维度的立体系统,而这种三维交织的理解方式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电力市场、售电等电改核心内容与能源互联网的互动关系。

这三个维度包括:一是电力供应链维度,包含发输变配调用等领域;二是从电力业务层级维度,包含作业、流程、业务、企业、市场等层级;三是技术(互操作层面)维度,包含设备、通信、信息模型、功能、业务应用等层级。这三个层级相互交织,构成了电力系统的能源互联网理解。

二、电力市场建设的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客观需求

《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及:电力市场包括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主要开展多年、年、季、月、周等日以上电能量交易和可中断负荷、调压等,辅助服务交易。现货市场主要开展日前、日内、实时电能量交易和备用、调频等辅助服务交易。”

对于无法满足自发自用的售电商来说,电力市场启动后面临最实际的一系列问题就是:我要买多少?我能买多少?多少应该签订中长期合约,多少需要到现货市场购买?如何尽量精确的使得实际用电负荷曲线拟合购电量曲线,减少偏差电量?如何增加售电商在电力市场上与发电商的竞谈筹码?

商业需求自然会带来一系列技术需求,这些技术需求大多是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比如最基础的负荷计量与分析,售电商对负荷分析的越精确,越能锁定中长期合约,减少日前、日内和实时的购电需求,获得便宜的电能;在比如,对售电商来说,减少偏差电量是盈利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因为偏差电量是按照最贵的实时电价进行结算的,这时售电商就会根据实时电价来计算,是自己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增加或者减少负荷划算,还是以实时电价结算偏差划算。这里的技术手段就包括需求响应、储能、自备机组调节、分布式能源调节等等。而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又不仅仅是给售电商带来减少偏差电量的好处,更可以优化负荷曲线,并增加与发电商谈判的筹码。

通过电价特别是实时电价的有效波动,带来的是对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以及对能源互联网在技术经济性上客观的需求。电价波动越大,电价变化时间颗粒度越小,对技术要求就越高,而以电价为视角,可以很美妙的贯穿了源、网、荷、储,实现能源互联网的落地。

三、售电公司业务发展的对于能源互联网的需求

《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整合互联网、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等新兴技术,促进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动,向用户提供智能综合能源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意味着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原有的生产和消费,消费和服务之间的界限,实现分布式能源+用电设备+储能,涵盖发电、用电、节能并有可能延伸到需求侧服务。

对售电公司设立的技术性要求包括“售电公司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与所申请售电规模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资产、设备、场所、技术从业人员”,这样围绕售电主体开展售电业务所需的市场接口、规划、交易分析、客户服务、增值服务、与电网公司的业务接口与技术接口等大量内容,这些都是在能源互联网的大范畴内的技术应用。同时,售电商还需要以售电业务为基础,往上下游拓展业务,比如分布式能源、节能与能效服务等,这些又会带来对能源互联网更多样和丰富的需求。

所以,电力市场和售电侧的改革,从电价和商业模式两个维度,对能源互联网带来实质性利好,以价格信号为主轴,使得能源互联网的各项技术横向贯穿,纵向联通,并在技术经济性上具备真正落地的可能。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