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广东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三年成效彰显

2015-12-11    来源:羊城晚报
0
[ 导读 ]:用电高峰时企业们争相用电的缺电困扰与用电低谷时电力充沛的能源浪费,这两者间如何取得相互平衡,一直是电网企业试图解决的问题。2013年,佛

用电高峰时企业们争相用电的缺电困扰与用电低谷时电力充沛的能源浪费,这两者间如何取得相互平衡,一直是电网企业试图解决的问题。

2013年,佛山正式启动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综合试点,成为国内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和南方电网供电区域的唯一代表。该试点通过节电改造、负荷管理、搭建电能精细化管理平台等一揽子需求侧管理应用,让电力用户在削峰填谷的同时,也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三年试点即将结束之际,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发现,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不仅完成了需求侧试点城市建设任务,还重视建立长效机制,将试点成效巩固成果,形成了对电力用户“以需定用”、“以需定供”的负荷管理的“佛山特色”,全面提高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

背景

电力富余助推传统能源管理转型

2012年10月31日,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公布了国内首批四个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城市,作为南方电网供电区域的唯一代表,佛山成为试点四城市之一。

“国家发改委提倡需求侧管理概念与整个经济宏观形势有关,以前硬缺电的背景下主要关注如何减少用电量。”佛山供电局节约用电服务中心主任曾梦妤介绍,从2013年一直回溯到2000年期间,整个国家处于缺电状态,佛山也不例外。如今电力能源逐渐富余,关注的重点则逐步转移到如何削峰填谷,调整用户用电负荷曲线,让发电和供电资源得到更好应用等方面。

佛山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并非偶然。作为珠三角的代表型城市,佛山工业比重大,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电力用户数量多,具有试点后总结经验的优良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佛山从2013年起正式启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佛山供电局承担的职责包括充分利用和整合该局现有的系统平台,将有序用电和调度系统紧密结合,互通互用,提高电力负荷利用率,并加大研发和集成力度,全面升级并建成佛山市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等工作。

“佛山供电局是全程深度参与了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了技术上和资源上的优势。”佛山市经信局节能与电力能源科科长李启新介绍,在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过程中,佛山供电局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包括前期的宣传和推广,以及现有数据的共享,把供电局以往比较封闭的系统实现了与政府的共享和运用,并主导了整个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

做法

市场杠杆激励用户自愿参与

记者了解到,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主要在能效电厂、移峰填谷和需求响应等三方面工作发力。试点一开始,佛山供电局就明确制定了目标任务,即2013年至2015年间,通过节电改造、负荷管理等一揽子需求侧管理政策、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和推广,实现节约电力负荷和转移(减少)高峰电力负荷45万千瓦,其中永久性节约电力负荷(简称能效电厂项目)30万千瓦和转移高峰电力负荷(简称移峰填谷项目)9万千瓦,临时性减少高峰电力负荷(简称调峰项目)6万千瓦。

试点初期,佛山供电局就根据行业分类和用电情况以及节电潜能,初步筛选出首批企业拟参与能效电厂和移峰填谷项目建设。然而最初发动的企业很多都不为所动。曾梦妤回忆说,当时该局为了发动更多企业参与,主动深入每个区和每个镇街轮番开推广会,不断地给企业介绍试点方案的相关政策宣传和推广。

另外,该局还启动了电力需求响应工作。实施的做法是采用技术、经济与市场化的方法(例如激励机制、市场交易机制等),在电力系统用电高峰时,根据电网总体或区域负荷的紧缺程度让客户自觉、自愿地调整其用电设备负荷以满足电力系统可靠性、动态优化平衡及系统性节能减排的要求。

佛山实行电力需求响应,首先在自愿的前提下发动了一批企业签约,对于特定需求下自愿降负荷的企业用户,试点期间项目实施后经验收临时降低负荷给予130元/千瓦的补贴。

“当客户发觉参加需求响应可比在用电高峰时继续用电生产获得更大的收益时,用户是愿意选择自觉配合的。”曾梦妤介绍,跟传统的指令性的限电方式不同,需求响应试点主要通过价格杠杆的激励因素来培育和引导用户的用电观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自愿选择需求响应的负荷。

成效

电力“蓄水池”降低负荷高峰压力

试点近三年,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已接入2万多家企业用户,名列试点城市接入用户数量榜首,实现了对其在线监测、有序用电、节电项目管理等应用功能,同时为政府与企业节能项目的规划、实施、监控和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需求响应的成效同样可观。截至目前,佛山共开展了9次需求响应测试,参加需求响应的企业用户共有一百八十多家,申报的需求响应负荷总量达21万千瓦,超过最初目标值6万千瓦的三倍之多。

冰蓄冷技术是佛山探索需求侧管理的另一个创新成果。2014年11月,佛山开始实施冰蓄冷空调技术,成为继深圳后率先使用冰蓄冷技术的广东城市。目前佛山已有少数酒店、写字楼等应用冰蓄冷技术的项目。

试点三年的丰富实践经验指向一个事实:在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改革正走向多方共赢局面。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用户企业。直接参与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的一家本地电能服务商相关负责人刘珍英介绍,以南海里水一家电器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需求侧管理平台获取设备用电信息,随后主动对20多台注塑机开展节能改造,每台就可节省电力10千瓦。

事实上,完善能源管理正是佛山很多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量云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元杰介绍,目前佛山约有近七成的企业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多数企业尚未安装能源管理系统,对企业自身的电力等能源使用情况仅有粗放的认知。“需求侧管理是传统电力介入互联网+的很好切入点,企业可以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的能源管理平台,对自己能源使用方向和程度深入了解,优化用电负荷。”李启新说。

“私人订制”创新大客户服务模式

除了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创新用电大客户服务模式同样是佛山供电局用创新思维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从佛山市供电局获悉,该局将进一步发展用电大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为大客户配置专职客户经理,服务模式更趋于系统化和精细化,另外还将业扩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红线,加大了电网的投入,减少客户投资。

佛山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大客户服务专责陈春梅介绍,目前大客户服务分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特大客户,包括电压等级35千伏安及以上的客户,以及省认定的大型骨干企业等共计90家客户。每位特大客户都配置了专职客户经理,其中45家还配置了分管领导担任的首席客户经理,特大客户的用电需求或诉求可以直接找客户经理协助处理,以减少众多协调程序。

佛山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大客户服务分部主管陈泽基介绍,未来将发展更多大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如延伸停电预协商、停电应急等服务内容。

除了个性化定制服务,佛山供电局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的业扩投资界面标准,将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规划用地红线,即电网新建、扩建及改造工程延伸至用电客户建筑的土地产权红线,客户的报装用电成本大大降低,可实现家门口接电,切实解决了客户用电“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关键词: 管理 佛山 电力 广东
0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