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西北创造”

   2015-12-16 甘肃日报2310
核心提示:日前,记者走进甘肃省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透过全封闭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在干净整洁的城市垃圾处理车间内,一车车城市生活垃圾通过全封

日前,记者走进甘肃省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透过全封闭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在干净整洁的城市垃圾处理车间内,一车车城市生活垃圾通过全封闭管道进入处理中心后,转化成了生产用电。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无任何气味产生。

这便是2013年11月在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开工建设的“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1.2亿元,是西部地区首个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示范项目。

公司总经理秦宏基向记者介绍:“项目采用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气化处理先进技术,结合水泥厂新型干法预分解生产中的高温煅烧工艺,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吨,年节约标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3万吨。”

“在处理过程中,垃圾被气化成了可燃气体,代替水泥窑部分燃料进行燃烧,所形成的灰烬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整个过程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秦宏基介绍,这个项目除了具有传统垃圾焚烧法的优点外,还能回收利用垃圾中的热值,并通过分解和高温环境,有效吸收分解产生的氯离子,很好地解决了二噁英(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处理难题。

发展循环经济,让城市实现蓝天碧水,让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始终是平凉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所坚持的理念。

平凉市是我省东部地区的农业大市,为了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平凉市早在2008年就把目光盯在了全国500强企业和绿色环保项目的引进上。在招商过程中,平凉市诚心邀请世界500强企业海螺集团来平凉市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海螺集团最终决定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项目落户在平凉。

招商虽不易,但在项目落地之初,平凉市坚持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节约用地和循环经济的方式进行建设。在项目选址过程中,市、区两级与投资方两易图纸,把厂址从泾河川区移到了依山沿沟的峡门乡滩地和荒山上,节约了千余亩农田和耕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成了矿山深孔微差爆破、台阶式平台开采、物料密闭运输储存、生料粉磨、熟料煅烧、纯低温余热发电、水泥制成和自动装车发运等循环经济生产线。

直至2011年,总投资15亿元、我省最大的2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在平凉市建成投产。此项目在创造了“平凉速度”的同时,也填补了西北地区没有4500吨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空白。

随后,按照平凉市提出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项目同步进行的要求,海螺集团开始着手推进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窑处理生活垃圾技术,最终使“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项目”成功建成投产,再一次成为“西北创造”的第一。

在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平凉市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探索出了项目采取企业投资建设,政府逐年购买公共服务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转变。这个项目不仅是西北地区创造的示范项目,而且对于提高城市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利用资源、优化人居环境都具有借鉴意义。

采访结束时,记者看到,在城市垃圾处理生产线上只有一名工人在电脑前操控着整个生产线。电脑控制工作室旁边,是一个环境十分优雅的咖啡厅,芳香四溢的咖啡,让记者再次感受到循环经济带给这座现代化城市的美好。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